中国旅游报社主办
公司主页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牟定县杰鲁彝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金瑞瑞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2014年至2024年的十年间,她通过传承弘扬彝绣技艺,带动当地2000余名绣娘就业,绣娘人均月收入超3000元。
全国人大代表、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学院院长张婧婧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职业教育参与非遗传承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已形成“东绣西艺、南瓷北雕”的专业布局。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植物保护工作站站长蒙全向本报记者介绍,近年来,贵港市依托独特的民俗和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旅游成为当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文化自信的不断提升,‘国潮热’已成为消费市场的一大亮点。”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谢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对国货品牌表现出强烈的认同感和消费热情。
近年来,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深入实施,数字媒介技术为中华文明国际传播提供了新办法和新途径。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阮诗玮就这一话题,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我国民族地区大多是文旅资源富集区,发展旅游业不仅有助于各民族经济上相互依存,助力民族地区群众走向共同富裕,还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向中国旅游报社记者分享了民族地区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经验,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提升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考古研究水平”。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就充分挖掘文物价值、平衡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处理好文博场馆供需矛盾等热点话题接受了中国旅游报社记者采访。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掘好、利用好丰富文物和文化资源,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全国各地统筹推进相关工作,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围绕如何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话发展、谈建议。
“依托数字技术,推动乡村文化旅游发展,不仅可以提升游客体验,还能够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文化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双赢。”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副院长马珺告诉中国旅游报社记者,她今年重点关注了乡村文化旅游数字化内容。当前,黄河流域乡村文化旅游仍面临数字化基础设施薄弱、文化资源转化不足、宣传推广效能低等问题,亟须通过数字化手段激发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
黄山迎客松是中国“曝光率”最高的松树,也是中国旅游的标志性景点之一。为更好地保护迎客松,20世纪80年代起,黄山就有了专职守松人。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旅游报社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黄山第19任守松人胡晓春,倾听他对黄山旅游发展的思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