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报社主办
公司主页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新春以来,全国多个滑雪场滑雪人数创新高,冰雪旅游目的地收入实现较大增长,冰雪消费催热冰雪装备制造、冰雪场馆建设。人潮涌、消费热、建设忙,来自一线的数据见证冰雪经济新活力。
从10月下旬到次年5月下旬,内蒙古有着长达7个月的雪季,而且冰雪与草原、山地、森林、沙漠、火山、温泉等交融,形成丰富多样的冰雪旅游资源。近年来,内蒙古大力发展冰雪旅游,依托冰雪资源优势,推动“冰雪+体育”“冰雪+赛事”“冰雪+文化”等融合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今年春节假期,在诸多冰雪旅游业态和项目带动下,全区接待国内游客3058万人次,实现国内游客总花费217亿元。
冰雪同梦绽放光芒,亚洲同心共谱华章。2月7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黑龙江哈尔滨开幕。亚冬会遇上中国年让冰雪旅游进一步升温。
这个冬天,冰雪列车火了。铁路部门不但开行了林都号、伊春号、呼伦贝尔号等高端旅游列车,还推出了冰雪旅拍列车、非遗民俗列车等有创意有趣味的主题列车。一趟趟穿梭于冰天雪地的列车,让越来越多人感受到冰雪旅游的快乐。这些冰雪列车有哪些特色,在持续推动冰雪旅游发展方面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轻轻掠过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下简称“莫旗”)尼尔基湖那广袤无垠的冰面时,沉寂的湖面在冰钓人手中工具叮叮当当的清脆声响中,被逐渐唤醒。在这片银装素裹的世界里,“歌游内蒙古 欢乐冰雪季”2024年—2025年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冰钓季正在寒冷与火热的交织中上演。莫旗也迎来了大批前来体验这场集传统民俗、歌舞文化、冰雪竞技、美食体验等于一体的冬日文化盛宴的游客。
入冬以来,四川全省各地持续发力,用“冷资源”撬动“热经济”,重点打造了一批“冰雪旅游+文化”“冰雪+民俗风情”“冰雪+温泉度假”等冬季旅游特色产品,带动越来越多人爱上冰雪旅游,也让冬季的四川实现了“淡季不淡”。
这个冬季,冰雪旅游持续火热,游客不仅热衷于在雪场中驰骋,还将部分位于冰天雪地之中的温泉民宿和酒店作为旅游目的地,泡汤、玩雪、漂流、品美食,一站式感受冰雪度假乐趣。民宿和酒店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出不少“+冰雪”的花式玩法。
2023年以来,东南亚入境游客数量增多,轿子雪山陆续迎来了来自越南、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的旅游团。
不同于露天滑雪场,室内的滑雪馆打破了季节天气的限制,让滑雪成为一项四季运动,人们在“家门口”就实现了滑雪自由。在室内滑雪场,游客不仅可以过把滑雪瘾,玩雪休闲也是体验的重要内容。
《2023—2024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显示,2023—2024年,全国处于运营状态的室内滑雪场达60家,同比增长20%,主要位于南方城市。室内滑雪场滑雪人次达488万,同比增长33.7%。广州、深圳、昆明的室内雪场,不仅吸引了附近省市游客,最近还吸引了不少境外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