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ye

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河北易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不断创新的发展理念,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

作为河北旅游名县,易县独特魅力首先体现在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上。“易县旅游资源禀赋优势突出,拥有1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清西陵,狼牙山、易水湖、太行水镇等3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及多处自然景观,融合了红色基因、绿色生态、皇家文化、历史文化等特色资源。”易县县委书记张锐介绍。

易县2019年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23年被评为河北旅游名县,2024年被评为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紧紧围绕“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文旅新时尚,易县持续创新运营模式,打造旅游目的地品牌,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将文旅“流量”转变为游客“留量”和经济“增量”。

易县的魅力还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易县有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遗存。“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诗句出自这里,抗日战争中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也出自这里。清西陵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红墙黄瓦,彰显历史文化魅力。从独具匠心的易水砚、绞胎瓷到热闹的摆字龙灯、拾幡古乐,再到满族结绳、铜雕,易县非遗有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

清西陵,游客在这里可以穿上古装来一场穿越之旅,观赏演出等,感受清西陵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狼牙山既有红色基因,又是绿色生态的代表,游客可重温英雄故事。恋乡·太行水镇以太行山为背景,打造了一个集太行民俗体验、乡村美食、艺术展示、体验娱乐等元素于一体的乡村故事场景。

“全域”是易县旅游的核心关键词。2015年,易县便在河北省率先提出“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编制《易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出台《关于支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等。

以红色旅游、皇家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及休闲旅游为核心,以狼牙山、清西陵、易水湖、恋乡·太行水镇四大景点为框架,与燕都古城、云蒙山、千佛山等,共同构成了易县旅游的“雁翅”阵列。经过多年推广,“全域旅游、全景易州”的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当前,易县正致力于推动文旅与农业、康养、体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易县旅游从单一的山水观光游向全域、全产业转型升级。

易县在旅游产品上不断创新,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围绕“春赏花、夏戏水、秋摘果、冬滑雪”丰富产品供给,大力发展低空旅游,游客在恋乡·太行水镇可乘坐直升机,从空中俯瞰太行山,像一幅精致的山水画卷,在脚下缓缓展开。为统筹全域旅游,系统提升服务,易县还将清西陵、狼牙山等多个龙头景区“串珠成链”,突出旅游餐饮、休闲娱乐、购物消费等功能,推出非遗游、研学游、四季游等一批主题旅游产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京西南休闲度假线路。

当今数字时代,易县智慧旅游建设成果喜人,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高效运转,景区景点、酒店民宿、交通枢纽海量数据汇聚整合。易县旅游品牌形象鲜活立体,知名度与美誉度飞跃提升。

易县在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积极作为,构建旅游协同发展新格局。京津冀旅游“一小时交通圈”畅行无阻。旅游线路精心串联,“京津冀红色文化之旅”“京西山水休闲之旅”“皇家文化探秘之旅”等主题线路丰富多元,京津冀旅游资源协同整合、优势互补。

易县还把推进精品民宿发展作为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的切入点,2023年高标准建设了23处乡村精品民宿,2024年持续打造45处乡村精品民宿。满足亲子家庭、研学等住宿需求。同时,全面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建成乡村旅游示范村58个,绘就了“一村一特色、一线一风景、一区一景观”的乡村旅游新图景。

易县稳步推进“文旅兴县”战略。一是填补空白,规划以易水湖和太行水镇为核心,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二是提质升级,将狼牙山由现在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升级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三是争取在3至5年内建成燕下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在此基础上建成国家级考古研学基地;四是将万里长城-紫荆关段建设成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节点。易县将充分利用这4项举措搭建起的文旅产业平台,努力做好“文旅+”大文章。

易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双介绍,易县现有历史文化遗存300余处,国家、省、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易县共有非遗142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4项,市级42项,县级93项。易水砚、摆字龙灯、拾幡古乐等传统技艺广受关注,深厚的文化积淀,赋予易县旅游更多可能。

易县,这座旅游名县正以更加强劲的态势、开放的胸襟、优质的服务、优良的环境,成为发展新沃土,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打卡,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国外彩票平台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shou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