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ye

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乡村.jpg

主持人:中国旅游报社首席策划吴琳

对话嘉宾: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原司长孙若风,海南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陈耀,云南财经大学首席教授、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明庆忠,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政策法规处二级调研员陈彤,大理市中和书院院长杜武,大理漾濞苍山石门关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管庆董。

中国旅游报社首席策划吴琳:在您心目中什么样的乡村旅游和康养旅居可以称之为高质量的乡村旅游和康养旅居?

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原司长孙若风:

我觉得能够把文体康旅资源打通并融合发展,使人们获得多方面丰富感受的乡村旅游和康养旅居,就是高质量的乡村旅游和康养旅居。

近些年,乡村旅游和康养旅居产品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古人讲“天人合一”,养行要养心,养体也要养心,这是一体化的。如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美好生活”很大程度是指一种有品位的生活,也就是在温饱基本解决的情况下,表达出的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生态的理想。人们希望通过旅游拓宽生命的宽度、增强生命的厚度,让新的东西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

我认为发展康养,一定要坚持发展好乡村旅游。同时,要有针对性,强化康养需求,突出各地特色。此外,还要重视新技术的应用。

中国旅游报社首席策划吴琳:请您结合实际案例谈一谈,如何更好地开发乡村旅游和康养旅居产品?

海南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陈耀:

谈到康养旅居,海南起步较早。起初,海南提出长居型旅游,也就是“第一次观光、第二次度假、第三次买房住下”。但是房子卖出去了,旅游发展却跟不上。我认为打造旅游地产小区要符合四个条件:一是把房地产变成景观型建筑;二是把房地产小区变成景区式小区;三是房地产要实现酒店式管理;四是应当成为文化型居所。

这次到大理,我发现大理做得很好,在康养旅居上提出了“文化旅居”。我认为下一步发展康养旅居重在乡村,这些年海南也一直在努力,把康养旅居变成乡村度假重要的一环。

打造康养旅居,要做好康疗、康复、康养、康健、康美、康体等康养各个阶段的工作,让人们能够更好地停留。要从供需两端考虑,提升旅游的功能性和附加值,让游客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来体验康养旅居。

此外,还要不断进行产业升级。康养旅居和康养度假结合将成为实现旅游创造美好生活、创造经济发展、创造新的交流方式,体现中国形象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中国旅游报社首席策划吴琳:当前及未来乡村旅游、康养旅居市场的需求群体主要有哪些?他们的需求呈现哪些特点?我们应该如何精准定位市场,以满足不同客群的需求?

云南财经大学首席教授、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明庆忠:

目前,乡村旅游和康养旅居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能够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从空间维度来看,旅游场景涵盖城镇、森林、温泉等多种环境;从功能性来看,有康养旅居、国画创作、影视拍摄等不同类型。与传统旅游和观光旅游不同,康养旅居的节奏慢、时间长,虽然单日消费可能不高,但总体消费量较大。我们需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调整服务和产品,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云南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拥有较大的康养旅居市场潜力。与海南冬季旅游市场不同,云南以昆明春城为中心,生态环境多样,海拔高度差异显著,为避暑游和避寒游提供了多样选择。同时,云南的旅居市场还具有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拓展潜力,这些地区在景观和文化上的差异,为云南提供了进一步发展避暑康养旅游的机会。云南的气候多样性使其旅游市场可以北上、南下、东进,也可以与西部联合,形成面向全国乃至国际的康养旅居市场。

中国旅游报社首席策划吴琳:云南在发展乡村旅游和康养旅居方面有哪些典型做法?在资源利用上有哪些创新点和创意点?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政策法规处二级调研员陈彤:

近年来,云南省在乡村旅游和康养旅居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例如,曲靖市马龙区的一个村子原本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村庄,但在新农村建设中,主动引进市场主体,全方位参与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实现了资金合理匹配。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而企业则负责策划和运营,这种合作模式使得该村成功转型为宜居宜业的新农村。

同时,云南在发展乡村旅游和康养旅居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一边探索一边积累经验,一是做好基础款,二是打好组合牌。近日,云南省出台了《加快推进旅居云南建设三年行动》及实施方案,一体推进乡村旅居、城镇旅居、度假旅居、医养旅居、养老旅居、文艺旅居、体育旅居、边境幸福旅居“八大业态”发展。这些措施旨在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通过不同组合的服务产品和消费类型,让游客深入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中国旅游报社首席策划吴琳:如何真正用艺术点亮乡村、做好艺术乡建?

大理市中和书院院长杜武:

艺术充满着无穷的力量,不仅在城市空间起到很大作用,也点亮了乡村的各个角落。我们做艺术乡建,不仅仅是改善环境,更多的是在文化精神方面进行提升。在做艺术乡建的过程中,我们也经历了三个变化:一是环境的变化,二是工作方式的变化,三是生活方式的变化。

比如一些过去以农业为生的村子,我们首先进行艺术改造,然后将闲置小院打造成钟表、画廊等艺术工作室,与艺术家们展开合作。此外,大理的旅居客中有一些文化名人、艺术家等,我们从中聘请了“荣誉村民”,邀请他们定期回来,与村民互动,让我们的村子更有艺术性、更具艺术感。这是我们艺术乡建的一些探索。

中国旅游报社首席策划吴琳:在推动乡村旅游和康养旅居发展方面,您有哪些探索和实践?

大理漾濞苍山石门关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管庆董:

从2012年开始,我们一直在做乡村旅游的探索和实践。2017年,我们开发了一座历史村落,当地因交通不便、产业单一,村民们生计比较困难,我们首先考虑的就是怎样在维持生计、维护生态的基础上做可持续开发,由此,确定了六个经营策略:

一是留住村。通过对基础设施的改进,以打造景区项目,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二是鼓励村民二次创业。在公司指导下,鼓励村民做康养民宿、农家乐等,提升村民收入的同时,也为我们整个项目提供配套服务。

三是鼓励村民将自有土地流转到公司进行统一开发,每年共享收益。

四是核桃入市。村里核桃树非常多,通过开展游客种植活动,进一步提升农产品价值。

五是产品入网。借助新媒体的宣传推广,将本地村民和大山里的“土货”变成“金货”,让野生菌、土鸡蛋等从乡村走向城市。

六是院子入景。根据当地的民族特色,对村庄所有危房做了规划改造,使村庄变美、庭院变亮。

中国旅游报社首席策划吴琳:请各位谈谈未来乡村旅游和康养旅居的发展趋势,也为云南乡村旅游和康养旅居发展提一提建议。

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原司长孙若风:

如今,文旅已充分社会化,农文旅、商文旅、居文旅……无处不在。发展乡村旅游要尽可能保留乡土味,彰显特色,做强产业链。我认为就大理而言,全域都应该有这样一个强烈的意识,就是让乡村旅游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融入各行各业。

海南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陈耀:

一是开发乡村旅游和康养旅居一定不能以资源为导向,要注重新形势下客源需要什么;二是乡村旅游一定要注重从供需两方面,尤其是需求侧为游客体验增值。比如,文创,要在旅游场景、旅游餐饮、旅游住宿等方方面面通过文化创意,增加整体旅游产品的含金量;科创,要通过科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创造地域空间;情创,要利用旅游丰富的情感因素,让游客心灵有所触动、有所感动,最终实现消费,推动社会经济增长。

云南财经大学首席教授、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明庆忠:

大理的美景值得世人共享,云南省正积极推动大理文化和旅游发展,提升其品牌地位和知名度。第一,鉴于云南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实现差异化互补。第二,云南拥有丰富的药材资源,为康养旅游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第三,云南的自然景观与民族文化是其最大的吸引力,因此,云南省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的目标,将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第四,在推动旅居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云南充分展现其自然之美和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将自然资源、社会元素、文化特色、旅游业和康养服务有机结合,形成综合发展策略,做好顶层设计,有序推进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政策法规处二级调研员陈彤:

旅居是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诚挚邀请大家到云南投资旅居、兴业致富,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大理市中和书院院长杜武:

云南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一个能让人静下来、慢下来的地方。其中,大理还有两大特色:风花雪月、苍山洱海。只有静静体会,才能感受到“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情”的美。

大理漾濞苍山石门关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管庆董:

未来的乡村旅游和康养旅居,一定会在政府的牵头下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们会继续做好乡村旅游,让更多全国各地的朋友来到云南、来到大理康养旅居。

双色球预测最准-p色球_Y果查-滨海湾金沙赌场 shou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