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ye

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云冈石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在今后的保护工作当中会坚持‘两个结合’,坚持保护第一,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在云冈石窟的保护、研究、展示和利用方面持续发力,做好文化遗产代际之间的传承,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走上全国两会“代表通道”,向大家讲述保护云冈石窟的故事。

“云冈石窟是北魏时期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凿的一处大型石窟群。当时的文献记载云冈石窟真容巨壮、穷诸巧丽。”杭侃说,“党和国家重视云冈石窟的保护工作,我们的危岩体加固工作进行了几十年,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采取的环氧树脂灌浆和锚杆加固技术,曾经获得过全国科学大会的嘉奖。那么在危岩体加固工作告一段落,我们进入了以预防性为主的阶段的时候,我们的任务并没有减轻,这是因为云冈石窟是在侏罗纪的砂岩体上开凿的,地质情况非常复杂,构造裂隙发育,有的地方岩层有十几层,有的里面还有软弱岩层,这样我们会碰到风化、冻融、渗水等多种病害。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在洞窟病害机理的研究和保护材料的研制方面,会持续加大科技的力度。”

回顾参与云冈石窟保护工作的历程,杭侃说:“我是1993年第一次到云冈石窟考察,此后我又多次带领学生去参观实习,那个时候主要是在地面上考察,但是因为云冈石窟非常高大,所以顶部的很多状况当时是看不到的。我在2021年来到云冈研究院工作,有机会爬到上面去查看保护的情况,可以说更加切身地感受到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保护的紧迫性。”

“比如说云冈石窟第三十九窟,它是一个中心塔柱窟,也就是在它的中间雕了一座5层的楼阁式塔,所以中外学者就对这个石窟非常关注,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等在调查云冈石窟的时候,也重点关注了这座石窟。”杭侃说,“这一座石窟我们对比新老资料就可以发现,它的顶部风化得还是比较厉害的。通常我们进入工地的现场要佩戴安全帽,但是到了云冈石窟第三十九窟顶层的时候,我们又把安全帽取下来了,生怕戴着安全帽,万一不小心碰到了哪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为我们看到那种风化层就像酥饼一样是一层一层的,看着好像马上就要掉下来,让人十分心疼。”

中国彩票-彩票在线购买-福彩3d预测 shou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