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ye

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是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主管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创建于2009年,隶属于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是福建省集展示、宣教、研究于一体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常设展示机构,作为福建非遗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自觉担负着弘扬全省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常年坚持免费开放。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青年突击队依托福建省艺术馆,负责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的日常开放工作、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策划举办及重要接待等,是一支凝聚力强、素养高、服务优质、充满朝气的“学习型”“奉献型”的团队。青年突击队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本,责任第一,安全为重”,体现“树文明窗口,扬非遗文化,圆我中国梦,青春永担当”的创建精神,创一流人才、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业绩。目前,现有成员13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9人,占总人数的70%。先后荣获2014—2016年“福建省直级青年文明号”、2017年“共青团福建省直属机关五四青年号”、2020—2022年度省直青年文明号和省级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2.JPG

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青年突击队集体照

一、加强思想引领

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本,责任第一,安全为重”的理念;坚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让爱岗敬业精神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团日活动、青年大学习、观看红色主题电影、参观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形式,组织青年深入学习党史、团史,引导青年坚定信念、奋发进取,运用先进思想指导实践。

二、推进人才培养

在岗位技能教育上,长期开展各类培训活动,通过礼仪、讲解、茶艺培训等,引导大家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优秀的工作业绩;定期开展礼仪知识训练、形象塑造训练等各类技能培训,并接受各方监督。工作人员熟悉馆内藏品、业务扎实,对待游客需求做到用心、热心、耐心、细心。

每周以轮流讲学的方式进行非遗业务学习,形成了团结、务实、奋勇争先的工作作风。积极开展共建交流活动,推动创建工作。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课程、非遗理论研讨班等培训,工作人员先后获得福建省直机关优秀共青团干部、福建省直机关优秀共青团员称号、省直最美青工及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3.JPG

耐心讲解

三、发挥青年才能

福建省非遗博览苑作为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展示窗口,年均开展10余期非遗主题展览、非遗展演展示活动,演出1200场次,年均接待参观者达70多万人次。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展演展示活动

(1)专题展览展示

福建省非遗博览苑每逢节庆和重大活动期间均会举办相应主题的非遗展演展示活动,如,2020年“明月寄情怀 秋夜赏非遗”携手同心海峡两岸中秋诗会、2021年金牛贺岁——辛丑新春主题非遗作品展、风展红旗——庆祝建党100周年非遗红色文化主题展、“艺当红”赓续红色精神·致敬建党百年——福州漆技艺传承展、“喜迎二十大匠心颂伟业——福建非遗系列活动”、“庆祝二十大——讲好福建非遗故事”等。

(2)对外宣传活动

福建省非遗博览苑经常性组织非遗展演展示,参与多项国内外重大活动,接待考察团,受到多方赞誉。先后参与了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第七届福建省艺术节与第八届福建省艺术节、2017年福州金砖五国“三合一”论坛、中联办举办的“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绿色发展”专题宣介会、香港中联办“公众开放日”活动、世界闽商大会进行非遗展演、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2019年外交部福建全球推介会活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福建省主题新闻发布会、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福建非遗展演展示活动、2022年“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遗展活动“闽疆情深·多彩非遗”福建非遗展演展示等。

(3)非遗进坊巷活动

在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福建省非遗博览苑都会举办福建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如,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福建非遗系列活动之“漳州非遗进三坊七巷”、多彩非遗 美好生活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福建非遗系列活动、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福建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等。活动形式多样,参与广泛,涵盖了专题展览、技艺展演、非遗购物节等,让广大观众在异彩纷呈的活动中保护好、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1.JPG

(二)持续推进志愿服务建设

福建省非遗博览苑以“免费开放”为平台,持续推进志愿服务建设,定期开展“非遗公益微培训”“少儿非遗研学”“传统文化进校园”等非遗参观体验活动。

(1)“非遗公益微培训”活动

2022年以来,福建省非遗博览苑以青少年群体为对象,已举办剪纸、软木画、漆线雕、福建香制作技艺等12场微培训,培训人员达200余人次。非遗传承人在培训现场通过互动教学、体验学习、交流探讨和成果展示,增进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全省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扬,体验并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增进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也给广大青少年提供校外实践的平台。

(2)“少儿非遗研学”活动

根据不同非遗项目的文化特色与少年儿童不同年龄段特点,结合非遗博览苑动态热点,邀请非遗传承人在福建省非遗博览苑开展沉浸式研学,举办“非遗微学堂”主题研学活动。作为非遗博览苑品牌活动之一,通过现场互动教学的非遗技能小课堂、场地模拟教学的非遗讲解小课堂以及小小讲解员(志愿者)培训等项目,提升青少年知家乡、爱故土、懂非遗、传文化的综合素质,发挥青少年在非遗保护传承中的作用,提升青少年群体的文化素养。2022年,还举办了“学非遗·传匠心”福建非遗少儿夏令营活动,受到了广大青少年广泛关注。

(3)“传统文化进校园”公益教学活动

积极组织专业骨干参与全馆艺术志愿服务活动,定期进校园开展艺术课教学工作。结合学校的课程计划和校园文化,设立福州荆溪关口小学“艺术普及志愿服务”基地,开展非遗伬唱、硬笔书法、软笔书法、诗词朗诵、口琴等传统文化艺术课程的培训和辅导,丰富少年儿童的课余生活,提升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4)“漆艺+”艺术创新实践工程

福建省非遗博览苑积极参与福建省“漆艺+”艺术创新实践活动,组织“农民漆画”和“唐卡漆画”培训班的日常培训、作品展览策划等。

近年来,200余名农民画家参加培训,创作400余幅农民漆画作品,部分精品曾亮相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重要外事场合,入选全国美展等国家级、省级展览。2019年,“农民漆画”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支持,列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三)积极参与研究出版工作

福建省非遗博览苑还参与编辑、出版《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图典》《文脉流芳:福建文化遗产保护读本、乡野漆彩--中国农民漆画作品集》《中国建窑建盏大观、非遗百问》《林徽因与文化遗产保护》《漆彩唐卡—中国唐卡漆画作品集》等非遗专题书籍。

下阶段,福建省非遗博览苑将总结经验、健全相关机制,把各项工作与青年文明号的优质服务标准结合起来,推动“青年文明号”的创建工作深入持久。

彩票平台- 线上博彩全攻略 shou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