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ye

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山东博物馆文物保护部主要负责山东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护和科学研究,是一个集知识型、能力型、活力型于一体的青年集体,2017—2018年度被认定为山东省“青年文明号”。多年来,文保部始终秉持“守正创新、知行合一”的工作理念,牢记使命、勇于担当,通过品牌创建、平台搭建、对外共享等多种手段,积极展示“青年文明号”的职业风采。

1.采用“数字+传统”模式,为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仿制古代彩绘木俑,传播齐鲁运河文化.JPG

采用“数字+传统”模式,为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仿制古代彩绘木俑,传播齐鲁运河文化

一、“知”,守正学习不放松

文保部青年积极参加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学习,按照厅机关团委每月下发的学习内容,采用系统学、主题学、一线学、示范学、联动学等多种方式抓学习、强认识。同时,积极参加全国石窟寺管理人员线上培训班、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与修复技术研习班、壁画彩塑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培训班等各类专业培训,在新时代的文物保护事业中,以广阔的视野、扎实的本领为文物的传承发展贡献青春的力量,以“知”强化青年理论水平与业务本领。

二、“行”,创新实践促突破

(一)精益求精,塑造青年文保新风貌

近两年来,文保部青年结合馆藏文物保存实际,以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为指导,以“预防为主、防治并举”的文物保护理念为抓手,稳步推进各项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近5年承担16项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累计完成珍贵文物保护修复2300余件,获得国家及省级资金数千万元左右,有力保障了全馆文物安全和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二)加强合作,提高青年文保科研创造力

文保部先后与生物基材料和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山东省分析检测中心等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古代纸质材质分析和修复材料研发、古代漆木器保护修复关键技术等方面合作研究,取得诸多成果。采用“数字+传统”模式,为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仿制文物730件。“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测控云平台”入选“全国十佳文博技术产品和服务”。先后获评“山东省金属文物保护科研基地”“文物保护和鉴定先进技术山东省文化和旅游重点实验室”等。

(三)勤学不倦,打造高水平修复团队

文保部积极响应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青年人才建设的号召,组织了多场与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讲座和培训,先后举办“齐鲁青衿文旅论坛”、“山东博物馆青年知·行·汇”讲座、“山东博物馆古陶瓷青年论坛”等一系列活动,承办“文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青年学术沙龙,为山东省文博行业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提供平台支持,积蓄青年人才力量。

3.修复古代残破青铜器物,让文物“活”起来.png

修复古代残破青铜器物,让文物“活”起来

三、“合”,立足当下争前列

文保部积极响应国家“加强文物保护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号召,为青年搭平台、链资源,让青年“合”于当下,“合”于新时代,展现“青年文明号”风采。在全国文物职业技能竞赛暨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文保部青年获纸质文物修复二等奖;在山东省选拔赛中,获金属文物修复二等奖、陶瓷文物修复二等奖、壁画文物修复三等奖。文保部编写的文物保护类著作《风华再现—邹平市博物馆藏文物保护修复与研究》《墨影春秋—山东博物馆藏全形拓片保护修复与研究》先后出版。在山东博物馆微信公众号青年文明开放周专题上发布《青年文明号开放周—关于五四精神,这些“博物馆人”有话要说》《青年文明号开放周—潜心实践,挥洒汗水,“青年之师”大展身手!》等公众号推文,使观众更多地了解博物馆青年的工作动态。联合山东卫视拍摄"此时此刻"专题纪录片《时光匠人》,讲述文物保护修复师鲁元良、黄翰东在文物保护修复背后的故事,使观众了解文物保护工作者务实、创新、坚持、热爱、传承的工作品格与态度。

自被命名为山东省“青年文明号”至今,山东博物馆文物保护部始终将凝聚、引领青年人作为工作宗旨,充分发挥青年集体主力军作用,组织和引导青年立足岗位、诚实劳动,文明从业、突破创新。青年理论学习案例“坚持‘走看学思用’五位一体深化青年理论学习成效”获山东省委省直机关工委通报表扬。

山东博物馆文物保护部以“知”强化政治引领,以“行”提高能力素质,以“合”立足当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践知行合一,充分发挥"青年文明号"职业模范带头作用,在新时代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砥砺前行。

彩票开奖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shou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