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博物馆开放教育部是一支奉献精神足、服务意识足、创新能力强、业务能力强的青年队伍,现有职工27名,其中,35周岁以下的青年占85 %以上。2019—2020年度,开放教育部获得省级“青年文明号”荣誉。以此为起点,开放教育部全体青年工作者继往开来,始终坚持将党的期望和要求作为行动指南,不断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为扩大博物馆影响力踔厉奋发、勇往直前。
江西省博物馆开放教育部青年队伍
一、党建引领,深入基层,赓续红色血脉
为庆祝建党百年,开放教育部推出“党史博物平台”,采用“菜单式”预约服务,邀请广大观众一起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由优秀青年骨干组建的“赣鄱红色娘子军宣讲团”,对接党史博物平台,承担起专题特展讲解、定制党建活动接待等多项工作。2021—2022年度,接待党建团体1000余批次、4万余人次。
开放教育部开展“红色文化进军营”“红色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将红色故事、红色展览送到部队官兵、学生教师的身边。邀请革命烈士后代与当代优秀党员亲切对话,回忆往昔峥嵘岁月。利用微课、短视频、直播等全新方式,“云传播”红色文化。2021-2022年度,深入基层开展宣讲50余次,足迹遍及全省多个县市区。录制的“百年星火”系列红色主题教育项目,入选2021年全国文化遗产云传播十佳云讲解项目。
红色宣讲
二、馆校联动,课后服务,助力教育改革
开放教育部推出集展览、教育、活动、志愿服务于一体的“三点半博物馆”课后服务体系,以博物馆展览资源、文物资源作为主体内容,对接小学课程体系,研发“虎伢子说江西”系列校园专题课程,打造校园博物馆;倡导志愿者服务,培养江博“小赣将”,让博物馆教育走进每一位孩子的身边。
“三点半博物馆”课后服务体系,首创“菜单式”定制服务,馆校可根据需求灵活点单,个性化定制课程;深耕“点对点”精准服务,与学校教师长期、定期“点对点”对接,提供专属精准课程服务;鼓励“延伸型”志愿服务,鼓励学生成为小小志愿者,和老师、家长一同参与博物馆志愿服务,构建“家、校、馆”协同育人空间。2021—2022年度,“三点半博物馆”已在江西省内广泛试点,与30余所学校合作,服务师生万余人次,受到广大学生群体的喜爱与教师的认可。
三、点亮心灯,希望同行,推动文化公平
关爱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开放教育部始终以平等、尊重、真诚的态度,关心和爱护弱势群体。为满足偏远地区、革命老区青少年对知识文化的需求,自2016年起推出“与希望同行”社教项目,深入乡村,深入山区,走进希望小学,为孩子们送去丰富多彩的博物馆社教活动。
开放教育部研发设计“数字化博物馆课程”,创新数字化矩阵,利用数字平板、3D文物等教学形式,让孩子们体验全新的学习方式,开阔文化视野;因地制宜配置课程,根据授课地点的历史文化,配置乡土课程,培养乡土情怀,树立文化自信;开发“绘本+情景剧”的研学模式,让孩子们享受沉浸式社教活动。2021-2022年度,“与希望同行”社教项目,走进全省10余个县市区、30多所学校,为超过5000名少年儿童送去博物馆社教课程,在偏远地区、革命老区儿童心中播撒希望的种子。
四、守护童梦,携手并进,扩大博物馆影响力
为进一步实现文化公平,满足特殊人群的参观需要,开放教育部通过录制手语讲解视频、语音导览等方式,努力做到交流与精神层面的“无障碍”。2021—2022年,联动残联、特殊学校等机构,共同打造“共护童梦”特殊教育品牌,推动博物馆特殊教育的深入与普及。多次与特殊学校教师开展座谈,切实了解特殊儿童需要,为盲童打造触摸课程,为听障儿童录制视频课程,向自闭症儿童推广快乐课程理念,为不同群体精准打造专属课程。
开放教育部青年还走进特殊学校,来到孩子身边,开展流动展览,配合手语教师开展红色宣讲,助力教育公平、文化公平。
与希望同行系列课程
开放教育部积极打造成熟的志愿者团队,立足江西红色文化,推出“小赣将宣讲团”“映山红”课堂等志愿者服务品牌,充分发挥志愿者团队的辐射性,增强博物馆的参与度,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扩大博物馆影响力。
开放教育部全体青年正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向全国“青年文明号”这个更高目标前行,在更大的舞台上讲述江西故事、传播江西声音,为树立文化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怀、实现中国梦贡献自身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