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贺兰山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接待服务部于2008年被评为银川市直机关“青年文明号”,2010年被评为“银川市青年文明号”,2011年-2012年度被评为“宁夏青年文明号”,2013年-2014年度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2022年被评为“一星级全国青年文明号”。
接待服务部现有职工27人,都是35周岁以下青年,是一支以青年为主、朝气蓬勃、奋发进取的先进集体,通过持续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逐步成为一个全心全意为游客服务的文明窗口。
接待服务部志愿服务团队合影
一、找准切入点,深入推进党建带团建工作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力。通过公司周工作政治理论读书班学习、接待服务部晨会等方式,加强对人员的培训管理。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营造热烈、浓厚的政治理论学习氛围。
二是强化文化引领力。近年来,景区深入挖掘岩画及韩美林艺术馆的特色优势,以党建带团建的形式开展各项工作,先后开展“岩画进校园、进社区、进广场、进街头”等服务活动上百次。开展崇军行动,邀请福利院儿童以及偏远山区的学生到景区开展研学活动近百次。
接待服务部志愿者熬制解暑绿豆汤为游客发放
二、注重实效性,多措并举提高创建成效
一是高标准建设“抓基础”。为促进全国“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公司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建“青年文明号”计划和实施方案,使创建气氛浓厚,创建工作有形化。
二是高起点规划“抓学习”。积极组织、指导职工进行各类学历提升、职称申报。景区有11人取得文博系统初级职称,2人拥有会计证,3人取得了人力资源管理师、中级经济师的职称,1人取得了高级电工证;博物馆及观光车司机全部持特种设备作业证上岗;鼓励员工提升学历,前后有十余名员工自考本科。三是高效能管理“抓培训”。加强讲解员专业知识培训及队伍建设,积极参加旅游行业专业培训及区、市导游(讲解员)等行业赛事,近两年,先后有5名讲解员取得区市相关讲解员大赛不同名次。建立“因人施讲”工作制度,独立编撰专家版、青年版、学生版、研学版等讲解词,精准研判游客类型及需求。
三、探索新模式,提升创建活动“覆盖面”
一是以“创建服务队”为抓手。持续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其中,夏季熬制防暑绿豆汤,免费为游客提供;冬季为游客提供热水、酸枣茶等。疫情期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组织广大青年职工下沉社区、酒店、疫情防控点等开展疫情防控服务工作。在苏峪口至景区路段,持续开展“保护父亲山”志愿服务活动。二是以“创建文明号”为窗口。进入接待服务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游客至上、服务一流”的八个大字。多年来,接待服务部是本着“一流服务”的宗旨,抓好“窗口”建设,在醒目位置公布服务承诺内容、服务咨询热线及监督电话,设立“青年文明号”意见箱、意见簿。三是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日”“五·一”“十·一”等节庆日,组织开展文明之路—贺兰山岩画进校园公民教育活动等多项主题文化宣传活动,开发“拓寻真迹”“岩铃清脆”等多项研学主题课程及20余项研学体验项目。通过活动的开展,贺兰山岩画景区被评为全国首批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大学等多所高校实践教育基地。
接待服务部开展晨会学习培训工作
四、树好“风向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是扎实组织开展扶贫帮困结对活动,把奉献从岗位延伸到社会,先后与永宁县胜利乡八渠村党、团支部共同组织了“参观、学习、交流一日行”帮扶活动;组织参加“点亮中国梦、牵手校园行”公益募捐活动,共募捐1310元。
二是连续组织多届冬季职工运动会、安全生产知识大赛、讲解大赛、青歌赛等,组织职工前往四川金沙等博物馆参观考察,学习行业内优秀企业的服务技能。三是大力弘扬“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的道德风尚,景区涌现出大批拾金不昧志愿服务的典范,多名职工受到自治区文旅厅及游客公开表扬表彰,员工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尚。
近年来,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先后有3名员工荣获宁夏回族自治区“文明员工”、1名员工获得银川市“文明员工”、3名员工获得“银川市优秀青年志愿者”、2名员工获得银川市级“青年岗位能手”、2名讲解员被评为西夏区最美劳动者、1名员工被宁夏回族自治区社科联聘为自治区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