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展览馆是自治区各方面成就的展示窗口,也是开展人民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宣传教育部是内蒙古展览馆的窗口部室,平均年龄在29周岁,是一支有才能、能吃苦、讲服务的青年队伍,承担自治区大型活动和品牌社会教育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平均每年组织策划活动200多场,接待观众40多万人次。宣教部努力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阵地,在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央视频等媒体平台进行直播宣传,累计浏览量达4000多万次。勇于创新,围绕各类主题展览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活动。不惧困难,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团结协作,发挥每个人的自身优势和特长,出色地完成了各类展览的讲解接待任务。
内蒙古展览馆宣教部讲解员们
一、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中华文化月月传”是内蒙古展览馆的社会教育品牌活动,自2016年1月启动以来,已连续举办100多期,参与观众20万人次,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在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前后,组织吟诵以节日为内容的中华诗词、邀请非遗传承人和民俗专家讲解与节日相关的知识、传授与节日相关的传统工艺技艺、组织观看红色主题电影等。宣传教育部始终在创新中前进,在传承中发展。
宣传教育部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在端午节开展“端午文化永传承 培根铸魂颂中华”社会教育活动,增强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让民众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八月十五开展了“此时遇见,便是团圆”中秋系列活动,在重阳节开展了“一年一度重阳日,中华民族一家亲”书诵品茗活动,在元宵节期间举办“游九曲 祈福国泰民安”系列文化活动等。
“中华文化月月传”通过礼仪普及、经典阅读、文化沙龙、互动体验等方式,以“研学+创演”“文物+竞答”“解读+体验”等新形式,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民族团结故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内蒙古日报等媒体多次进行报道。
二、凝聚精神力量,讲好新时代故事
2018年宣传教育部策划开展社会教育活动——“讲讲北疆新时代”,邀请专家学者讲历史、讲传统、讲未来,组织红色旅游景区导游讲红色故事,组织企事业单位党员一起读历史书、诵革命诗词等,已连续举办50多期200多场活动,以成就感人,以文化人,为建设内蒙古不断凝聚精神力量。
在五四青年节期间,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举办“以青春之我奋进新时代”活动,号召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的气概砥砺奋进。在国庆节期间,联合有关院校举办“讲讲北疆新时代——书家乡 画河山 颂未来”社会教育品牌活动,展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民族守望相助、团结一心。通过专家讲述丰富的史实、讲解鲜活的事例,让参与的广大干部群众由衷地增强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理性认同和情感认同。
三、传承志愿精神,让韶华在奉献中闪光
宣传教育部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逐步建立了一支人员精干、专业素质过硬、持之以恒、热心文化事业的志愿服务队,现有文化志愿者102人,青年志愿者1000多人,信用时数3.5万多小时。依托内蒙古展览馆的大型展览展示展演活动,面向专家学者、机关干部、学生群体和普通群众,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所需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其中,面向专家学者举办了《金银器制作技艺漫谈》《马背匠心技艺之谈》等活动,面向机关干部开展了《书同文 语同音 人同心》《强军战歌》等专题讲座,面向学生群体举办了《山水中国》《字里中华》等一系列宣教活动,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国家认同意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了绵薄之力。
展览展演活动
四、对外文化交流
积极参加对外文化交流、宣传推介等活动,树立内蒙古的良好形象。在“感知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举办“内蒙古四季都很美”图片网上展,向蒙古国宣传推介内蒙古文化旅游。举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图片展”网上展,通过210多张图片图表图例,展现内蒙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就,并在蒙古国主流网站、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网站、国际在线等网站集中推送,该项目已列入“中宣部中华文化走出去重点项目”。
五、工作经验
(一)打造品牌活动
通过“中华文化月月传”“讲讲北疆新时代”“中华颂——我们心中的模样”综合展、第六届丝博会“亮丽内蒙古”展区、“亮丽内蒙古 奋进新征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展”等展览活动,让品牌性更强,传播性更广。
(二)强化宣传力度
邀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新浪网、奔腾融媒、内蒙古日报、抖音、今日头条、快手等媒体进行矩阵式宣传报道,扩大影响力,增加关注度。
(三)创新活动载体
为满足人民群众需求,适时将“中华颂——非遗传承文脉”“内蒙古长城四季非遗展”等展览活动从线下移动到线上,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开展,观看量超过100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