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ye

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沈阳艺术团(沈阳歌舞团、沈阳曲艺团)《沈阳印记》剧组是一支年轻的团队,平均年龄30岁。2020年6月,大型常态演出音舞诗画《沈阳印记》在经历了近半年的创作后,正式与沈城观众见面并首演成功。《沈阳印记》在演出内容上实现了多元化、多角度、多层次地讲述沈阳历史,通过歌、舞、诗、剧、画等形式,讲述了沈阳故事及沈阳的发展历史。

一、《沈阳印记》剧组始终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把意识形态安全放在首位,扎根生活沃土,创作时代作品

《沈阳印记》剧组在创编过程中,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南,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安全重要讲话精神为基础,扎根沈阳这片生活沃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用情用力讲好沈阳故事,创作反映沈阳人民生活的文艺作品。在排练中,剧组与各个文艺院团联合演出,展示了国有文艺院团的创作水准,体现了各艺术院团舞台艺术创作的强大生命力。

《沈阳印记》在创新创作理念中,融合沈阳元素,凸显家国情怀,不仅促进了文旅融合发展,而且生动展示了当地历史人文风貌和城市形象,增加了沈阳旅游品牌的生动性和艺术性,丰富了沈阳乃至辽宁文化旅游的内涵意义。2020年12月15日,大型常态演出音舞诗画《沈阳印记》剧组获共青团辽宁省委员会、辽宁省文化旅游厅颁发的“青年文明号”统一称号。

c0602930d5c21594c79830f3c702e1d.jpg

大型音舞诗画舞台演出

二、《沈阳印记》在舞台艺术领域占领意识形态阵地,体现文艺工作者在新时代的新担当、新作为

《沈阳印记》展现了沈阳的悠久文明与伴随新中国成长和发展道路上取得的辉煌成就,表达了沈阳人民在新时代的奋进征途中的新力量、新作为、新期待。沈阳艺术团文艺工作者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守正创新,在演出中主动展示了国有文艺团体和文艺工作者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践行了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用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沈阳印记》自常态演出以来,剧组的演职人员每天晚上参加常态演出,白天还要兼顾惠民演出及其他演出。在2000多天连续演出排练的情况下,不断更新节目。“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今天的“沈阳印记”展现在广大观众眼前,源于剧组有一支朝气蓬勃的年轻队伍,有一支吃苦在前的领导班子,有一群老黄牛般默默发挥模范作用的党员队伍,更有一帮为艺术献身的演职人员。

2000多个日夜的排练演出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事迹。为了给辛苦演出的演员鼓气,为了研究每天的演出节目,班子成员们每天坚持在演出第一线,每天演出结束后,与编导组一同探讨如何更新节目、研讨节目的新思路、总结演出中出现的问题,在交流中寻找艺术灵感。他们既是领导又是演员,白天上班完成分管工作,晚上组织演职员到梨园剧场演出。有的演员孩子尚年幼,既要参加排练节目,又要参加演出,只得把孩子托付给老人。有的演员家住浑南,离剧场很远,但不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随叫随到。舞美工作人员,从排练到现在,他们场场坐在操控台旁,天天默默地坚守阵地,把握、调整各种演出形式的需要,从来没出现过误差。全体演员们白天排练新节目,来不及回家吃饭就又要投入晚上的演出当中。演出的日子里,剧组演职员们没有与家人共进一顿晚餐。2000多个日子,孩子的妈妈们没有机会哄娇儿入眠,演出的日子里没有与家人娱乐休闲,在元旦、春节等节日,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欢乐时光,在默默地为沈城的人民群众奉献着文化艺术的精神食粮。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有文艺工作者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有艺术工作者责任在肩的担当,有舍小家顾大局的奉献精神。

e699c2c4c946f68115c19968df25963.jpg

舞台演出

三、《沈阳印记》剧组秉承着艺术为人民服务,追求德艺双馨,创作更多精品佳作,体现文化价值

《沈阳印记》剧组在学习过程中,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坚持守正创新,创立常态演出,打造经典剧目,巩固宣传文化阵地,提升和丰富沈阳文化软实力的价值和内涵,进一步提高沈城人民文化艺术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021年,大型音舞诗画《沈阳印记》持续提质升级,并在4月、5月、7月进行演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观看了演出,并对演出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下一步提质升级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沈阳印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场演出中,积极融入红色主题,弘扬主旋律。此外,节目还融入了非遗等彰显民族文化的元素,加入时尚现代元素和科技元素,展现了沈阳新时代、新发展,新风貌。

《沈阳印记》演出对沈阳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文化宣传及文化导向作用,对活跃沈城文化生活、满足沈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作出了积极贡献。未来,剧组力争通过不断的修改打磨、提质升级,让节目更具艺术性、思想性,打造成为沈阳和辽宁文旅融合的艺术品牌。

彩票预测,神经网络- 线上博彩全攻略 shou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