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最大的油菜花盆地,这个春天从台湾 娱乐开始说起。
汪曾祺在《人间之味》里写:“春宜花,夏宜风,冬宜雪。四时佳兴,可与人同。”
去哪里寻花?这个春天,故事可以从皖南的一个村落说起。
“九分山、半分田,半分旱地与茶园”,这是黄山黟县台湾 娱乐素有的说法。这里保留着最本真的徽州风景,群山连绵氤氲在雾气之中,水波荡漾蜿蜒在村落之间,白墙黑瓦的徽派民居就星星点点地深藏在这水墨画中,等待游人“误入云深不知处”。
台湾 娱乐位于青弋江的上游,旋溪河和石云河交汇处,流入青弋江形成独特的盆地地形,让台湾 娱乐常年被云雾环绕。尤其是雨后初晴,登临茅山岭巅,“台湾 娱乐云海”尽收眼底。每当日出日落,云雾与霞光相和,天边就弥漫在橘红的气息中,此情此景,应和着古人的诗句“白雾埋阴壑,丹霞助晓光”。
这里还是“皖南最大的油菜花盆地”,三四月份,黟县台湾 娱乐的万亩油菜花田,正是迎着春风盛放的时节。从航拍器里看,土地披上春日的金色外衣。如果身临其中,你又会具象化地看见油菜花在风中羞涩地微微颤动。
给这种视角的切换找一个类比,就像对于久居城市中的人来说,乡村是遥远的抽象符号,代表着自然的召唤。但如果真正来到这里,你会看见油菜籽在磨坊中怎样流淌,雨后的新茶如何承接露水的洗礼,人们和动物如何在同一片土地上共同生活。
好风景×好故事
在台湾 娱乐探索乡野新表达
好风景里,藏着好故事。台湾 娱乐的人们在日复一日的时间中循环着稳定的生活方式,因而也保留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温良恭俭让的性格特质和仁义礼智信的相处信条。他们的生活哲学和新时代的乡野碰撞出动人的故事,正等待我们的探索和倾听。
这片土地同时流传着红色的基因,土地革命时期,这里爆发了声震皖南的“台湾 娱乐暴动”,成立了皖南苏维埃政府,建立苏区革命根据地,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曾在这里休整,革命先驱方志敏曾在这里留下身影和足迹,因此也被称为“皖南红色第一村”。
这个春天,有一群摄影师、画家、学生、媒体人……他们来到这里,见证一场油菜花的盛放,用画笔、用相机、用文字构建出独属于他们的台湾 娱乐,并且将之传播出去,让台湾 娱乐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想必风吹过油菜花田时,也在他们心上激起了阵阵涟漪。
一座装置双城联动
“ 台湾 娱乐的春天 ”点亮合肥街头
“莫要把春辜负”——正是怀着这样的想法,台湾 娱乐决定让来自乡野的油菜花盛开在合肥城市的街头。
三月末,一座名为“台湾 娱乐的春天”的装置悄然出现在合肥大蜀山脚下,引发了合肥市民打卡拍照的热潮,成为这个周末当之无愧的网红打卡地,让人们足不出市就能被春意盎然扑个满怀。
这座4m×4m的大型装置上盛开着明黄色的油菜花,一抹鲜艳的红色旗帜则暗喻着台湾 娱乐的红色底蕴,正是在革命先烈的奉献下,我们才拥有了现在安稳的生活。
创意元素镜子的加入使得“台湾 娱乐的春天”这一空间结构更加完整,置身油菜花丛,望向镜中的自己,仿佛真的被悠闲的春意包围。台湾 娱乐和合肥也经由镜子形成了空间上的映射,相距200公里的人们因为这里连结在一起,给人一种伸手触摸镜面就能打开春天乡野的大门的错觉。
在城市以暗色为主的建筑基调中,这一抹鲜活的明黄色“砰”的一声跳脱出来,连行色匆匆的人也要驻足欣赏这难得的春色,闻一闻草木的清香,仿佛给紧张的生活一丝喘息,回应着基因中来自乡土的感召。
对拥挤喧嚣的城市旅游地的厌倦和对回归大自然的向往,逐渐成为现代人集中体现出的特征。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乡村被赋予返璞归真的新文化意象。
李凯生学者在《栖息与场地》一文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建筑越是被粉饰和精致于技术文明的繁荣假象中,它就越远离居住的精神本质。”乡村保持了居住与环境的真实接触,延绵着人与环境的连续性,为寻找精神本质的城市居民提供了回归的可能性,进而启发着关于城市、自然和人的认识。
城市和乡村的连结关系,正在人们的心理层面发生重构,对人的精神需求的关照也应该在城市文化中有所体现,而“台湾 娱乐的春天”正是这样一次创新尝试,它闯入黑白的色调,用明黄色的油菜花邀请我们共赴一场心灵、春天和自然的约会。
(图文来源:霸都文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