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在陕西省榆林市举办。开幕式上,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发布了一系列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计划和亮点,让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传承,激活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
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推动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联合发起首期“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项目,由龙湖公益基金会捐助支持。自2022年至2026年,将分五批次扶持100名45周岁以下的优秀青年非遗传承人,对每位扶持对象连续扶持三年,捐助金额共计4500万元人民币。
计划将通过资金扶持、导师辅导、培训交流、成果展示、宣传推广等一系列举措,支持一批青年非遗传承人打磨技艺,成长为非遗保护传承的领军人物;支持一批青年非遗传承人带动就业创业,促进当地民众增收致富;支持一批非遗青年传承人培育特色产品和品牌,推动传统工艺振兴;发挥光彩事业示范引领作用,汇聚优势资源,探索民营企业支持非遗保护传承的有效机制。
首批20名扶持对象主要从带动就业效果显著的手工艺传承人中遴选,项目将为青年传承人匹配导师跟踪辅导,开展线上线下培训、论坛交流、创作实践、社会服务,全周期记录成长轨迹,每年组织项目成果展览,构建新媒体矩阵开展宣传推广,带动广大青年群体关注和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
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金融支持非遗“百千万”计划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加强金融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下,中国非遗保护协会与邮储银行携手推出金融支持非遗“百千万”计划项目。该项目以非遗传承人及非遗工坊(工作室)、非遗相关企业、非遗传承体验设施项目为重点支持对象,旨在通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提供全方位、综合化金融服务,助力非遗保护和传承。
下一步,中国非遗保护协会与邮储银行将建立快速通道,非遗相关主体通过网上申报后,中国非遗保护协会、邮储银行及相关领域专家将按照贯彻非遗保护理念、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原则,从申报项目中择优遴选出支持项目名单,并由邮储银行结合项目情况提供金融服务。
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邮储银行将坚守“普惠城乡,让金融服务没有距离”的使命,积极发挥自身特色优势,为非遗相关主体打造专属非遗贷款产品,持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并提供专属综合金融服务,努力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
为进一步推动落实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互鉴互融,在文化和旅游部有关司局的指导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面向全国遴选了首批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已建立首批200家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其中,非遗旅游景区78个,非遗旅游小镇41个,非遗旅游街区40个,非遗旅游村寨41个。
2021年非遗进校园实践案例征集
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支持下,由中国青年报社主办、中国青年网承办的2021年“非遗进校园”实践案例征集展示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共征集到27个省(自治区、市)申报的有效案例近800个,经过集中评议遴选出10个优秀实践案例、10个创新实践案例和10位优秀传承人。
“非遗进校园”将非遗保护传承融入学校基础教育之中,赋予了非遗鲜活而旺盛的生命力。非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也将指引青少年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激励青少年主动担当起非遗传承保护的历史责任和使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与发扬中永葆生机与活力。
《短视频直播电商助力非遗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抖音电商联合推出的《短视频和直播电商助力非遗发展研究报告》通过视频形式发布。该报告系统梳理了非遗传承领域面临的现实性问题与困境,分析了短视频和直播电商助力非遗发展的优势、效果、方式及意义。
报告指出,短视频和直播电商兴起,为非遗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任重道远,需多方合力,可持续地促成品牌变现、吸纳非遗项目、培育项目人才,助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非遗知识普及推广计划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联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在非遗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等方向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编纂出版了《非遗通识教育读本》,后续还将从各省市地区、各门类着手,策划多系列非遗读本。
通过以上项目和计划,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将努力为非遗保护和传承凝聚更多社会力量,推动非遗社会化保护实践,创造非遗传承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