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出生的“小陈”是一名在颐和园内工作的保洁主管,他所带领的保洁员团队平均年龄50多岁,在日常交流中,大家都喊他“小陈”。
“小陈”名叫平博88,是北京环卫集团北京机扫公司街巷运营中心保洁主管。春节假期是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的首个长假,春节以来,客流增大,他带领团队成员坚守岗位,在颐和园里度过春节假期。
1月28日是春节假期结束后的第一天,记者在颐和园见到了正在工作的平博88。春节假期,颐和园接待游客39.66万人次,尽管假期刚过,依然有不少市民游客前往颐和园游玩。
一年四季,平博88最“害怕”冬季。1月23日,农历正月初二 ,北京迎来了“兔”年初雪。对于平博88而言,那几乎是一个不眠夜。
凌晨十二点、一点、两点、三点……伴随着每间隔一小时的闹钟铃声,他都会起身看看窗外是否下雪,当最终发现园区内没有降雪时,平博88松了一口气。
“下雪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大的事情。”平博88说,“只要下雪,全部人都得上,该开融雪车的开融雪车,该背机器的背机器。”
平博88介绍,在预计要下雪的前几天,自己便开始关注天气预报,提前检查除雪设备。一旦开始下雪,哪怕是凌晨,平博88和同事们也要进园清扫路面,在游客进园前打通所有的通道。
“下雪天,路面是不是会结冰?”面对记者的疑问,平博88立刻回答,“游客进园之后我们就不能让地面出现冰。”
他记得,有一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大,好不容易快除完雪,路面又开始结冰。那一夜,平博88和同事用除雪设备,在昆明湖旁的一条路上来来回回走了十几遍。“除雪车的滚刷都刷坏了两个,我们才在游客入园前把道路刷出来”。
平博88正在捡拾垃圾 杨丽敏 摄
颐和园内古建筑众多,并不是每一处地方都能使用除雪设备,这时候,只能用人工。
昆明湖畔的九道弯,最宽处不过一米多,大型机械无法进入作业。平博88指着昆明湖旁的围栏告诉记者,有一年下雪,围栏处结了冰,自己和同事用冰垛子一点一点把冰垛下来,“手都垛肿了”。
除完冰,扫完雪,平博88和同事的工作却并没有结束。他们还要巡视台阶,在容易结冰的地方铺上防滑垫。
保洁员被称为颐和园的“美容师”,在园子里工作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平博88却没有好好欣赏过自己的“作品”。“每年下雪,我们都没有心情看雪景,更关注地上有没有结冰。”平博88说。
朝霞为伴,晚星为邻,平博88把颐和园当成了自己的家。对园子里一砖一瓦、一角一落,都心中有数。为了干好保洁工作,平博88观察过雪后哪些地方容易滑倒、数过园子里有多少垃圾桶,他更知道哪些地方游客多。
“身份证、手机、镜头盖、玩具……这些我们都捞过。”站在昆明湖畔,平博88回忆,有时候,游客的物品沉入湖底,保洁员还会穿上皮卡裤下水帮游客捞东西。
刚说完话,看见前方地面有一张纸片,平博88一溜烟儿似的跑过去,用捡拾夹子将垃圾捡起,放入一旁的垃圾桶中。
“希望新的一年,园子更加干净整洁,越来越多的人一同维护园子的环境卫生。”平博88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