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浙江宁波慈城镇“半檏园”,习国学、做手工、种粮食,体验古代人的日常生活;住在湖州安吉余村,来一次轻松畅快的户外短途游,闯入大自然里狠狠“吸氧”;到杭州百丈镇溪口村,一场别开生面的“草地音乐沙龙”已经拉开帷幕,悠扬的歌声在耳畔萦绕……近期,不少游客在浙江体验别样的乡村生活。
径山镇全貌 受访者 供图
近些年,浙江在推进“千万工程”建设过程中,统筹推进美丽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共富乡村等多种发展模式,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引入业态项目、加强合作交流、创新乡村运营模式,加速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形成了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共富图景。
解锁生意经
一大早,很多人就在位于宁波市镇海区永旺村的“沿山路77号咖啡馆”前排起了队。时尚通透的外观与田园风光巧妙融合,让咖啡馆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少骑行爱好者将这里作为环山骑行的必经之处。在咖啡馆不远处,还有露营基地、永旺花海、乡野青创集等多样业态,市民游客围坐在一起,享受悠闲假日。
永旺村是镇海区较早引入咖啡文化的乡村之一。近年来,全村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业态,除引进咖啡馆之外,还探索推出“文创+研学”“农创+康养”等项目,给游客提供更丰富的乡村旅游体验。
“做乡村旅游要因地制宜,做规划的时候,就要把村民的因素和村里可以盘活的资源考虑进来。”宁波市镇海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冯旭春介绍,永旺村的新业态为当地村民创造了很多就业岗位,闲置自建房成了游客的休闲会客厅,乡村运营的创业创新实现良性循环。
尖山镇是金华市磐安县农家乐最多的一个镇。因为数量多,农家乐竞争激烈,一度不得不以低价竞争获取更多订单。为了引领业者跳出低价怪圈,近年来,尖山镇湖上村党支部书记周红光奔走于村户间,积极倡导和实践农家乐的转型升级策略,推动农家乐向精品化、个性化和专业化方向转变,让每个农家乐拥有独特的主题和主人文化,村庄运营环境得到大幅提升。
“除了小家的改造,我们也很注重整村改造。近几年,村里每年都会投资几百万元举办大型项目吸引人流。比如去年举办的未来乡村露营赛和亲子团队赛,仅3天时间就吸引了八九万游客,农家乐都住满了。”周红光说,“把活动搞起来,人才也吸引进来,村庄才会有新的活力。”
寻求新机会
随着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浙江各地乡镇积极寻求新的文旅运营模式,注重打造差异化。
在有着“中国棒球第一村”之称的平湖市林埭镇徐家埭村,一场又一场酣畅淋漓的棒球对决,吸引游客专程赶来。
“平湖外向度高、外企集聚,徐家埭村在长三角核心腹地,位于沪杭苏甬1.5小时交通圈内,区位优势明显。我们在与外资客商打交道时,发现他们喜欢小球类运动,由此我们想到瞄准棒球运动,打造一个棒球村。”嘉兴雁仁文旅有限公司总经理平华锋说,作为专业运营团队,他们做的事情很聚焦,就是把棒球这个板块做好做精,真正打造好一个赛季。作为乡村里唯一的国家级训练基地,徐家埭棒球基地短时间内就创收500余万元。
安吉县天荒坪镇大溪村是传统旅游村落。如何把老牌旅游村庄唤醒、焕新,95后、大溪村党总支书记查李苏带领村民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我回村后招引的第一个项目是一个叫安吉摘星星的地方。这是由天荒坪山顶占地11.3公顷的汽轧厂改造而成的。我们把水泥地铺上草坪,修缮整理废弃的山塘,变成年轻人可以蹦迪的泥塘,用废弃的枯树枝装饰场地,一个年轻人喜欢的文旅空间就诞生了。”查李苏说,“我认为唤醒村庄、激活闲置资源,最重要的是思路上的转变,要创造一个能给游客提供情绪价值的新空间。”
整合开新局
随着乡村文旅多点开花、产业全面发力,浙江如何继续做好乡村旅游的排头兵,业者有自己的想法。
“乡村运营还是要坚持政府引导、统筹和村集体合作社资源整合,以及对很多第三方公司企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把它们叠加好,实现1+1+1>3的效果。”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诚认为,乡村未来的发展需要注重整合。
“我们曾在径山镇举办了一次国际飞行节,很成功。但很多人想不到,我们的飞机、机组人员、降落点,甚至是卖票途径都是‘组装’的,是集合了多方资源‘拼凑’起来的。”杭州径山书院联合创始人董国民以径山镇的运营经验为例说,乡村最缺的就是人才,最大的资源就是山山水水和闲置房屋,通过一个项目整合资源,就能产生1+1>2的效果。
杭州市临安区是不少乡村争相学习的样板。在浙江省旅游协会乡村文旅振兴分会会长陈伟洪看来,临安的乡村运营模式核心竞争力就是市场化、专业化、整村化。还要有一个以政府为主导构建的乡村运营闭环。
乡村文旅运营的对象是消费者,如何挖掘消费者需求、前置消费者需求,是决定运营好坏的关键要素。在浙江听涧文旅集团联合创始人常涛看来,做旅游无非就是两件事:躲起来、凑热闹。“要想办法让愿意躲起来的人到乡村来,躲起来的人多了乡村就热闹了,凑热闹的人多了,乡村也就发展起来了。”
对于未来,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新芳提出了3点建议:“浙江要在变局中开新局,深刻认识游客、市场和环境的加速变化;要在危机中育新机,聚焦精准高效,创新开辟乡村文旅运营发展的新赛道;要以情怀促事业、以品质立标杆、以交流增动力,点燃推动乡村文旅发展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