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complottist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篮球 怎么 赌-信誉好的博彩平台-大发彩票 shouye

您的位置:首页> 乡村>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告诉花茂村的乡亲们,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9年来,花茂村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抢抓发展机遇,把乡愁作为文化来经营,融合农耕文化、土陶文化和古法造纸等元素,打造了一条农旅文化示范带,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完美蝶变。

花茂村陶艺文化创意一条街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供图

特色旅游留住乡愁

花茂村总面积9.8平方公里,人口约3000人,曾因荒田遍地、茅草丛生、处处是土墙茅草房,加之“出行难、饮水难、增收难”,被十里八乡的村民称为“荒茅田”。

“2015年6月,总书记来到花茂村。此后,我们牢记嘱托,大力推动乡村振兴,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花茂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彭龙芬说。

彭龙芬介绍,花茂村立足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围绕建设“乡愁花茂”,将旅游与农业、文化、商业融合,打造以红色旅游、田园旅游为主要特色的旅游景区,推动乡村旅游提质,让花茂村的“美丽乡愁”转变为“美好经济”、转化为村民的美好生活。

2019年底花茂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今的花茂村花繁叶茂,入眼的是苍翠的群山、干净的街道、错落有致的黔北民居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入耳的是潺潺溪流、鸟叫虫鸣和欢声笑语。

“这里空气清新,景色很美,美食也很地道,最重要的是村民很淳朴,感觉像是回到了家乡。”杭州游客赵先生说。在很多游客看来,这是一个能留住乡愁的地方。

陶艺小馆变身网红

在花茂村陶艺文化创意一条街内有一家母氏陶艺馆小有名气。馆内陈列着各种陶艺作品,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陶艺制作,把作品带回家。

花茂村制陶业的兴盛,得益于当地广泛分布的“白泥”,这种土壤颗粒细、密度大、黏性好、耐高温,是制陶的绝佳材料。

陶艺馆老板母先才是家族制陶的第四代传人。“现在我们用的是电窑制陶。”母先才介绍,“以前用土窑烧陶,虽然出货量大,但是因为燃烧大量干柴会污染周边环境。”为了保护家乡环境,母先才关掉了土窑,花费8万元购进了两台电窑。

土窑换电窑,给母先才带来了很多好处。比如,电窑容量较小,他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出货量”。电窑还减少了他的工作量。原来烧土窑,需要有人现场值守四天四夜,时刻盯着火候和温度,现在则不用了。更重要的是,使用电窑能够更精准地控制温度,提高成品率。

如今,母氏陶艺馆已经成为游客必去的网红打卡地,加之其线上线下同步销售陶艺品,母先才的年收入超过了30万元。

古法造纸带来商机

花茂村有不少“绝活”,比如古法造纸。

古法造纸的原材料是一种叫构树的乔木,遍布花茂村山野。构树叶子宽大,树皮纤维富有韧性,因此,这种表面看着粗糙的构树皮就成了当地流传很久的古法造纸的原材料。

只是,这种造纸技艺并没有形成规模,一度面临手艺失传,直到张胜迪返乡创业,才让千年古法造纸成为花茂村发展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

张胜迪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当初,在决定创业项目时,小时候外婆用古法制作构皮纸的场景浮现在她的脑海中,让她萌生了以构皮纸为基础做文创的想法。

当时家人和朋友都反对,他们觉得看不出这样一张纸能有什么商业价值。但是,她坚持自己的选择,最终开设了“花茂人家”古法造纸作坊。

创业初期,古法造纸工坊运转得十分艰难,销售也很困难。后来,随着张胜迪团队对产品思路的调整,以及花茂村文化和旅游开发的逐渐深入,“花茂人家”走上了正轨。

随着“花茂人家”的发展,张胜迪的团队逐渐壮大,吸引了教师、画家、诗人以及刚毕业的大学生加入。他们不仅在构皮纸上作画,还将其制成油纸伞、明信片、笔记本等文创产品,吸引众多游客购买。

产业赋能乡村发展

受贵州雨水多、温度低、土地分散等因素的影响,以前,花茂村只能种植玉米、水稻等传统作物和一些绿叶菜。黄瓜、西红柿等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作物难以存活,农民收入普遍较低。

2014年,花茂村引进了山东寿光的九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流转村民土地,该公司在村里建起了蔬菜大棚,用了两年时间改善土壤质量,种植了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远销上海。

九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王守志介绍,从传统种植到大棚种植,每亩土地产出的价值增加了十几倍。这一项目落地后,花茂村农民不仅可以获得土地流转收入,还可以在种植大棚工作。“最忙的时候我们雇用了90多名村民。”王守志说。

距离习近平总书记到花茂村考察已经过去了9年。9年来,花茂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花茂村农户有乡村旅馆7家、特色农家乐13家、电商6家、文化企业4家,打造文化创意产品30余种,乡村旅游带动300余人就业。全村累计接待游客4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91亿元。

花茂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约1.1万元增至2023年的约2.5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4年的16万元增至2023年的1292.5万元。花茂村的发展经验收入“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花茂村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称号。

9年间,无论是居住环境、旅游发展还是村民收入,花茂村取得了很大进步。如今,花茂村村民的笑容越来越灿烂。

篮球 怎么 赌-信誉好的博彩平台-大发彩票 shou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