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雪山、翠湖、荷塘、芦苇荡还有飞鸟同框,该是怎样的震撼?没错,这就是以“四时俱备”闻名西北的青格达湖,春有郁金香如诗如画,夏有百亩荷花竞相绽放,秋有群鸟舞动长空,冬有皑皑白雪如梦似幻……而在炎炎盛夏,可观青格达湖四时之美。
周末,我和母亲驱车来到位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的青格达湖旅游度假区。我告诉母亲,得好好欣赏,它可刚刚晋升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呢。母亲却笑着说:“有啥稀罕,咱新疆哪儿不是画一样?”我没法反驳,南疆苍茫,北疆浓郁,东疆风情万种,确是处处如画。我只好用心记下青格达湖的与众不同,而后由衷感叹:“在夏天,一定要来趟青格达湖。”
青格达湖的夏日画面,是一分为二的。一下车,就见风拍打着绿浪游弋向远方,连带着湖畔的茫茫绿草都在奔涌,到目不可及的尽头,水天相接、黛蓝叠染,湖粼粼、云灼灼,叫人一时分不清哪儿是天,哪儿是地。深吸一口气,没有腾腾暑气,而是清冽的湖水气、草芬芳和云朵的清润,极为惬意幽然。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的诗句,在此刻有了具象画面。更为绝妙的是,青格达湖的云尤为亲人,距水面极近,一缕风来,胖乎乎的云朵摇摇晃晃,似欲在下一秒扑进人的怀抱,看得我好不心疼。“心疼”在新疆有“喜爱得不知怎么办才好”的意思。一朵白云偎在大片的翠色中,可不是叫人心疼?
湖上架有长桥,东面是数百亩的荷花塘、曲径亭阁,西面是寥廓的芦苇荡、湿地,似一半夏景、一半秋景。这时节,荷塘已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风光,虽花未绽,但“荷风送香气”,已足够让人怦然心动。乍一看,塞外旷野似江南,可我细赏,青格达湖的荷塘兼具婉约、豪放之美。数百亩荷叶如绿潮迭涌,荷意浓,惊了夏天,亦惊人心。
绕到芦苇荡,芦苇、红柳、毛蜡、铃铛刺和不知名的水草随风轻轻摇摆,与大大小小的水泡子交错着向远方伸展,别有萧索之感。再朝远处看,不时有各种鸟儿或翱翔天空,或歇脚汀岛,与作响的芦苇、粼粼的水光一道,无端渲染出“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的凄秋意境。尤其是芦苇与鸟,自古便是秋的忠仆,总让人借题发挥一些离情别绪,如刘禹锡的这一句:“空影渡鹓鸿,秋声思芦苇。”
临走前,我又在湖前广场流连,想要寻得那抹来自春的郁金香。郁金香是五家渠的市花,到今年,青格达湖已举办了19届郁金香文化旅游节。今年春天,30个品种、280万株郁金香扮靓青格达湖,香气四溢,美得不可方物。仲夏,郁金香早已失了万紫千红,徒留葱郁夏意,可我偏在那连了天的大块翠色中嗅到一缕芬芳。走近去寻,原来是一朵朵不起眼的牵牛花,还有些许不知名的小野花在寂寞地绽放。也许,郁金香无须替代,它用野花的幽香告诉我们,春天永不落幕,青格达湖的一草一木、一鸟一水都是春的延续。
就连那远处博格达峰的雪,亦在诉说着青格达湖的生机。青格达湖从前是渺无人烟的芦苇碱滩、荒原戈壁。20世纪50年代,在王震将军的带领下,军垦战士们不畏寒暑、不惧险阻,开荒造田,兴修水利,历时四年,修成了“军垦第一湖”,也就是如今鸟语花香、天蓝水清的青格达湖。碱滩变湿地,荒原变翠湖,戈壁变景区……唯一不变的,是那山巅雪,见证着青格达湖的美,亦哺育着这一方水土,让塞外漫长的冬天,有了春夏秋的鲜明之美。
雪山泪涌青格达,四时俱在一湖中。
我想,你真该在夏天来趟青格达湖,只在这一处湖光里,就能尽品春之热烈、夏之浓郁、秋之豪迈、冬之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