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报社主办
公司主页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阳光从高天垂照下来,湖面银光流动,成群结队的白骨顶鸡在湖中游弋,水波呈半扇形向两侧拨开,又迅速消散。冰封的区域聚集着大量赤麻鸭,偶尔还能见到几只珍贵的中华秋沙鸭,它们或蹲或立在冰面上,养精蓄锐。每一只毛茸茸的小生灵,都让人心头涌上一股温厚的暖意。不时会有一群斑头雁齐刷刷地从湖的上空飞过,阵势浩大,让人啧啧称赞。
在草原上开车不需要高超技术,横竖是撞不了人的,因为实在连一个人影都看不见。如果看见了,恨不能停下车,跟那人说一箩筐的话再走,就是说到天光大亮也不厌烦。此刻,生命的色泽尚未从无边的草黄之下喷涌而出。如果天空没有跟随我们奔跑的云朵,地上没有驰骋的乌珠穆沁白马,我觉得我们的车,像是行驶在广袤苍凉的火星上,万物裸露出骨骼,一切回归生命的本质,没有修饰,也无赘余。只有单调肃穆的黄色,在大地上绵延起伏。
读汪曾祺先生的《人间有味》,仿佛踏上一场穿越味蕾的绮丽旅程,总能不经意间偶遇关于吃的新鲜名词,可以说是一个接一个,有滋有味。
我们沿着罗布人走过的丝绸古道,一路北行,穿过茫茫戈壁和广袤的沙漠,来到新疆尉犁县的罗布人村寨。
近日,“嘉兹灵蛇 与时偕行”蛇年文化主题展在北京钟楼面向公众开放。此次展览由北京市钟鼓楼文物保管所主办,京睿文(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将持续至6月。
春节假期,在广西南宁举办的“钟磬和鸣 华夏正声——曾国古韵青铜艺术展”吸引着众多市民游客前往观展,从1月29日开展至2月4日,累计接待游客1万人次。
春运岁岁有,年年不相同。在首个“非遗版”春节,今年的春运旅途中,不论是在航班、列车上还是在候车、候机厅内,非遗元素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旅客出行增添了别样的文化色彩。
从北京新春庙会到上海豫园灯会,从安徽徽州鱼灯秀到广东遂溪醒狮表演,从重庆“年味”集市到内蒙古非遗年货节……首个“非遗版”春节,“非遗过大年”成为消费新热点。非遗年货花式“上新”,非遗民俗活动精彩不断,助力新春消费持续升温。
“各位游客排好队,电子票在左边检票,纸质票在右边检票。”追寻着北京的年味儿,2月2日,记者来到第三十七届地坛春节文化庙会。刚到地坛公园西门,记者就看到朱红色宫墙下已经排起了蜿蜒数十米的长队。工作人员“滴滴”的检票扫码声与冰糖葫芦小贩的吆喝声交织,穿黄色羽绒服的工作人员拿着喇叭提醒。
“哇哦,快来,板龙灯来了!”游客们纷纷跟随着巡游的队伍,拿出手机记录下精彩瞬间。正月初三,2025“最美乡村过大年 婺源非遗贺新春”活动在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启动,抬阁、豆腐架、花灯、傩舞、徽剧等非遗活动轮番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