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人村寨大门 本报记者 陈晨 摄
我们沿着罗布人走过的丝绸古道,一路北行,穿过茫茫戈壁和广袤的沙漠,来到新疆尉犁县的罗布人村寨。
视线与村寨大门对接,神秘苍茫之气穿空而至。人脸、鱼骨造型的寨门,向人们揭示着村寨蕴含的古老文化。人脸是戴尖顶帽的罗布人,鱼骨则说明他们以打鱼为生。
千姿百态的胡杨树与红柳相互映衬,黄红相间,高低错落。大大小小的海子如萍,点点浮于沙漠。几座古朴的圆形或方形木房子,用一根根胡杨木垒砌而成,屋顶覆芦苇,是罗布人的屋舍。祭坛、烤炉及许多造型奇特的图腾,复原了村寨的独特文化。清代《西域水道记》载,罗布人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以小舟捕鱼为食。千百年来,他们与世隔绝,说着自己的语言,有着自己独特的民俗、民歌与故事。
这里的罗布人后裔,被称为“罗布泊活化石”。看到一位白髯飘拂的阿公,身穿白袍,头戴尖顶帽,枯瘦粗糙的手正在雕刻着胡杨木碗。我试图与他交流,他笑而摇头表示不懂。一旁的阿婆静静地笑望着来往游人,脸上带着慈柔的安详。过往的风掀动他们的衣襟,时光却好像停驻了似的。罗布人与世无争,世代宁静安详地生活在寨子里。
过村寨,上索桥,桥下就是塔里木河。河水裹挟着泥沙,打着浑黄的漩涡。我有些不可置信:这就是著名的塔里木河吗?“哗—哗—”我听到了沉重的呻吟。作为大漠母亲河,它已哺育了沙漠生灵千万年。
过索桥,眼前一亮。只见沙漠中汪汪一碧,那波光流转、明媚圣洁的湖水被沙漠温柔地环绕起来,恍若神女。连绵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一道天然屏障,阻断人类的脚步,也藏匿一座沙漠孤洲数千年的记忆。
当初,罗布人看见这面湖如此美丽,如此圣洁,定认为它是上天派神女来庇佑他们的。
如今的神女湖上,黑白天鹅出双入对,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弋。一只脱单的黑天鹅悠闲地游过来,我冲它轻轻拍掌,它清澈的眼睛望了望我,弯下长长的脖颈,嘴巴轻轻触碰一下我的脸,再扑扑翅膀,飞走了。我的心都要化了,恨不能变成一只天鹅,追它而去。于是登上一只独木舟,撑起竹竿,划向湖中。胡杨、红柳倒映在水里,蓝天、白云倒映在水里,空中飞翔的鸥鸟倒映在水里,天鹅也倒映在水里,似梦非梦,恍如仙境。
远处沙山上,骆驼队在叮当行走,孩子们在沙上奔跑。湖畔休闲长廊,烤鱼、烤玉米发出诱人的香味。真是沙漠中的世外桃源!难怪罗布人能长期隐居这里。
坐观光车在呼呼的风声中穿行于沙漠公路,沙丘连绵起伏,泛起层层波纹,在阳光的映照下,形成明暗交错的光影,如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作。风吹来,沙画瞬息变化,如梦似幻。司机说,遇到起风,沙如游蛇,人要是在风口行走,细沙会沿足部盘旋到膝盖处。奇特的沙漠环境下,连绵数百公里的沙梁宛如一道长城,守护着罗布人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