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漫步在有着2800多年历史的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古城内,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张灯结彩,高挂的大红灯笼与历经岁月洗礼的古城墙相得益彰,街上游客熙来攘往,处处洋溢着喜气洋洋的过年氛围。
记者在热闹非凡的古城南大街看到,工作人员身着平遥古城IP形象的人偶服装,热情地与游客互动;用红头绳扎着小辫的孩童手提灯笼手舞足蹈、欢呼雀跃;一家三口和“我在平遥等你”的路牌合影留念……
突然,锣鼓声响起,远远地传来呐喊、吆喝的声音,非遗民俗社火表演开始了。
市民游客站在道路两边,远远地张望。随着锣鼓声越来越响,衣着鲜艳、手拿彩色羽毛扇的秧歌舞团队走来了。舞龙舞狮团队紧随其后,欢腾跳跃着与两边的游客逗趣。被大人们高高架在脖子上的孩子兴奋地摸摸狮子的脑袋,狮子眨眨眼睛,歪着头与孩童打招呼后,又融入表演队伍中。锣鼓不断,欢呼不停,一串串大红灯笼在嬉闹声中轻轻摇曳。
“太热闹了,有了社火表演,古城的年味更浓了!”身着传统服饰的河北游客秦会娴带着女儿到平遥过年,刚到古城,就赶上了热闹的巡游表演。“往年都是在家过年,今年想感受一下别的城市的年味,首选了平遥古城,果然没有让我们失望。”秦会娴说,看完表演,还想带着孩子尝尝平遥的非遗美食,“来都来了,总得带点好吃的回去给家人尝尝。”
牛羊肉烹制技艺(冠云平遥牛肉传统加工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牛肉颜色红润鲜亮,肉质细软绵嫩,味道清香醇厚,是平遥居民饭桌上的家常菜,也是逢年过节馈赠亲友的佳品。“味道确实不错,独立包装的‘一口香’牛肉也方便携带。”首次来平遥旅游的天津游客杨先生在平遥非遗体验馆内品尝了牛肉之后,随即购买了两盒礼品装,准备带回去送给好友。
“孩子的学校布置了假期体验非遗项目的任务,我就想带孩子来了解一下平遥的推光漆器。”看过了社火表演,品尝了非遗美食,来自太原的游客刘庆园和女儿来到平遥唐都推光漆艺博物馆,向工作人员询问了解着展馆里推光漆器工艺品的种类,制作技艺等。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有精湛的成套技艺,制作出的成品也种类多样,有小巧别致的手钏,也有华丽精美的摆件。这项古老技艺,在一代代传承中流光溢彩,不断焕发着新生。
在博物馆一楼销售大厅,记者看到,一些游客向工作人员询问着首饰盒、摆件等工艺品的制作工艺和价格。“今年推出的蛇年特别款摆件‘祥蛇纳瑞盒’比较受欢迎。盒子表面采用彩绘擦色工艺,手绘祥蛇踏云图,盒子四周浪花涌聚,里面还有一对麒麟驮书,有祥瑞降临的美好寓意。”博物馆工作人员闫沛莉说,春节期间,蛇纹手链和手镯,以及绘有蛇图案的首饰盒等最畅销,游客会选择这些富有新春祝愿的推光漆器作为送礼的佳品。
沿着古城的南大街往前走,便到了迎薰门内的兴国寺旧址,只见书法爱好者们妙笔挥毫,将一副副寓意吉祥、饱含美好祝福的春联送到市民、游客手中,让他们把这份独特的年味带回家。
一旁的非遗市集上,孩童的嘴角沾着糖渍,老人的手里拿着年画,还有身穿传统服饰的年轻女子穿梭其间。韵味十足的泥塑小人、色彩鲜亮的瓦当冰箱贴、匠心独具的手工布鞋、甜香扑鼻的糖画等吸引不少市民游客驻足。
登上古城墙,向远处眺望,红灯笼和五星红旗点缀着古城的青砖灰瓦,街头巷尾人流涌动,锣鼓声、叫卖声、欢笑声传入耳中。千年“龟城”,年味正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