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滇东南的绵绵群山之中,一条条交通动脉如灵动的丝带蜿蜒穿梭。当高铁、汽车沿着它缓缓驶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一座满是青砖灰瓦的古城,正以悠悠飘散的温润茶香,热情拥抱着来自远方的旅人。在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上,奇妙的故事时刻都在上演。有人愿花费三个月的时光,只为精心打磨出一篇承载建水韵味的文章;有人独具匠心,用陶瓷碎片拼凑出梦幻“城堡”的外墙;还有许多人改变行程,将原本短暂的旅居变成了长久定居,开启了旅创生活的崭新篇章。
建水古城楼
四季温润 绘就旅居盛景
常听人讲“节气是庄稼人的信号”。在建水,年均18℃的宜人气候,仿佛是大自然的温柔馈赠。余晖洒下,映衬着十七个桥孔的倒影,宛如一幅天然的绝美画卷,诉说着时光的温柔故事。
踏上建水小火车专线,一场奇妙的旅程就此开启。游客们从满是窑火星辰的紫陶街出发,一路驶向雕梁画栋尽显古韵的团山民居。沿途,不经意间的某个转角,便能触动心底那根名为乡愁的弦。也许是在乡会桥车站,满心期待中,一列复古小火车缓缓驶来,那“呜呜”的汽笛声,带着人们驶向充满希望的春天;又或许是在碗窑村,遇见一位精神矍铄的九旬匠人,正全神贯注地在陶坯上刻诗,那专注的神情、娴熟的技艺,让人深深感受到建水深厚的文化底蕴。
建水古镇风光
创新模式 引领非标旅居潮流
凭借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全方位优势,建水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不仅如此,它还拥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能让大批“旅居客”将这里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安心定居。
旅居客王胜
来自浙江台州的王胜,有着热爱自驾旅行的“自由灵魂”。到建水后,他仿佛发现了宝藏。“在建水,我经历了太多人生第一次,这种慢节奏的生活太让我着迷了,我决定长期留在这里,要把自己活成建水的一部分。”他兴奋地说。黑龙江籍职业画家陈一苇,在建水寻得了梦寐以求的创作灵感。这里的诗意生活如同肥沃的土壤,让他的创作之花绚烂绽放。在专注创作建水主题画作的过程中,还悄然为他带来了爱情,从此,他便扎根在了这座充满魅力的小城。
黑龙江旅居客陈一苇
莫润芝原本只是自驾途经建水的匆匆过客,然而这里独特的风情却让她改变了生活轨迹。她毅然投身旅居产业,凭借敏锐的商业头脑,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方式,成功打造出“大莫旅居”品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到建水,体验别样的旅居生活。拥有上万粉丝的旅居达人小鱼姐,同样被建水舒适宜人的气候和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所折服。她满怀深情地说:“未来10年,我都要在建水度过,这里就是我的家。”
建水紧紧依托“千年临安古城”与“千年建水紫陶”这两张响当当的名片,将旅居产业作为文旅发展的新重点全力培育。如今,孝行栖院、大莫旅居、焕文书院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研学旅居、陶创旅居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共同构成了建水别具一格的“非标旅居”新产业格局,不断书写着“旅居+”的创新发展篇章。
贴心保障 异乡变故乡的坚实依靠
建水县一心想把云南的绿水青山、悠悠乡情传递给更多人。为此,建水精准聚焦旅居客的需求,从衣食住行等方面着手,全力解决旅居客的后顾之忧。以乡村生活空间和城镇居住空间为关键,精心规划了一条以古城至团山为核心的特色旅游线路。这条线路围绕“两桥、两村、两泉、三站、一坝、一砖窑”展开,巧妙融合了历史文化、乡愁记忆、农耕研学、生态体验、移居移业等丰富多元的主题,吸引着游客深度探索建水的自然风光与文化魅力。
借建水县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试点工作的东风,当地全力推动旅游服务向标准化、品质化、规范化迈进,致力于为游客提供便捷、安全、高效的“一站式、智能化”优质服务体验。同时,积极推进县级医疗资源的扩容下沉与均衡布局,不断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方案,为旅居客提供贴心的健康管理和多样化的旅居医疗服务。
当你渐渐习惯用甘甜的井水泡上一壶香茗,端起海碗畅快地“甩米线”时,或许就会发现,原本的返程计划已失去了意义,因为建水,早已成为心灵深处真正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