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五月,徐霞客从滇南胜境关进入云南,在昆明畅游太华山,然后从滇池东岸往南,考察泸江源。同年十月初一,徐霞客第二次来到昆明,环滇池畅游一周。他从昆明南郊的南坝乘船,横渡滇池,到安江上岸,再绕经晋宁、昆阳、安宁等州,取草海湖堤,从西郊的夏家窑和土堆回城,沿途游览了白鱼口、天女城、金山寺、石城、安宁温泉、曹溪寺、进耳寺、棋盘山等。
到昆明办完事,去滇池走走。滇池是昆明的母亲湖,正如云南本地的一位诗人所说:“滇池是昆明世界的灵魂,昆明的灵气所在。”
来到海埂公园,烟波浩渺的滇池宛如一颗蓝色明珠,镶嵌在山峦之中。“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我纳闷了,滇池如此广阔,如玉的碧波如此荡漾,既有湖的秀逸,又有海的情调,何以谓“池”?我不禁想起滇池的古称是滇南泽,又名昆明湖。在我看来,还是称“湖”较为妥帖。
上午还阴雨绵绵,中午时分转晴。此时日头偏西,阳光从云端穿出,照在湖面银光闪闪,像铺了层碎银子。水映着悠悠云朵,云衬着蔚蓝湖水,水天一色。西山似一位仙女,静卧在滇池之畔,青丝衣袖散垂在波光浪影中,楚楚动人。我忽然想起徐霞客游西山后,转而环绕滇池所写的几句话:“遥顾四围山色,掩映重波间,青蒲偃水,高柳潆堤,天然绝胜。”是啊,滇池真的很美。
在这湖光山色、山水交融间,一群白色的小精灵憩息在码头的护栏上,像一列列卫兵,精神抖擞,整齐划一,迎接我们的到来。更有成千上万只海鸥逐浪蹁跹,轻盈曼妙。
古拙歪斜的柳树依旧青绿,丝丝垂挂水面。红艳艳的三角梅摇曳多姿,频频点头。海鸥密密麻麻,几乎覆盖整个湖面。总以为它们生活在海域,可望而不可即,没想到在这里可以与它们如此接近。它们或凌空展翅,或上下翻飞,或追逐嬉戏,或自由游弋,简直让人目不暇接。我索性闭上眼睛,任风轻轻拂面,听“嘎嘎嘎”的啼鸣,闻振翅飞翔“扑啦啦”的声响,脑海中浮现出海鸥从云端俯冲下来,又在将要贴近水面的一刹那闪电般直冲云霄的身影,思绪也随之飘向远方。
一只鸥独立在湖中铁管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容貌。白色的肚皮,翅膀略带点灰,尾羽的颜色深一些,而嘴和脚丫呈红褐色。它的小脑袋晃动着,一副秀气的模样,让人好生爱怜。清亮的小眼珠骨碌碌地转动着,似在打量我,又像与我成了朋友。这些来自西伯利亚高寒地区的红嘴鸥,不远万里迁徙到此,娇小的身躯竟有如此长途高飞的能力,实在令人叹服。
极目远望,湖面鸥影点点,像蓝天上布满的星星。舢板划过,群鸥翱翔。海鸥成群结队来这里生活,是因为昆明温润的气候,也是因为这里的人们重视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滇池,是人类与海鸥共同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