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上午,在“国际古迹遗址日”来临之际,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省古迹保护协会主办的“2022年度广东省重要考古发现暨文物保护利用推介活动”在广东省博物馆报告厅举行。
会上,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4条广东考古游径,包括珠三角考古游径、粤东考古游径、粤西考古游径和粤北考古游径。此举是为了将散落于省内各地的重要遗存串珠成链,展示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内涵,以文旅深度融合促进文化遗产焕发时代光彩,开辟广东考古成果展示、传播和利用新路径。
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今年的主题为“变革中的文化遗产”。为适应新时代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新要求新趋势,不断提升广东文物考古工作和科学研究水平,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珍贵的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下,广东省古迹保护协会发布了5项年度重要考古发现和11个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
潮州市湘桥区笔架山潮州窑遗址、清远市英德市岩山寨遗址石尾头地点、佛山市南海区奇石窑和文头岭窑宋代窑址、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地块南越国至清代遗址和惠州市惠东县三官坑明代窑址入选“2022年度广东省重要考古发现”。
“广东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推介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本次广东省共有8个地市的11个项目入选典型案例,包括广州市柏园活化利用项目、广州市周恩来同志主持的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旧址活化利用项目、潮州市广济门城楼活化利用项目等。这些入选项目涵盖古遗址、古建筑、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多类型不可移动文物,以蕴含其中的红色革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及重大历史文化价值为基础,通过多元的活化利用形式、创新的管理运营模式,在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打造区域文化品牌和带动乡村振兴等方面达到了突出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