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旅游发展大会部署要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围绕“都市型、体验式、年轻态、人文韵”的文旅新体验,有效推动优质文旅资源直达基层,持续打通文旅服务“最后一公里”。2024年预计接待国内游客2.6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国内游客旅游花费2798亿元,同比增长26.3%,国内游客人均花费1072元,同比增长14.0%。
一、聚焦资源整合,实现优质文旅供给。一是摸清家底。聚焦“三新”(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和“三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升质量),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契机,扎实开展文旅资源调查摸底工作,建立完善“三库一网”(文旅资源库、项目库、人才库、工作协同联动网)信息化平台,建设横跨文艺、文博、图书、民俗、生态、景观等领域,纵达市、区、街镇三级的文旅资源体系。二是发掘主题。围绕热点地标天津世纪钟重新敲响,塑造“天津始‘钟’‘响’你”文旅主题,打造“上山下海、漫游津城,一核两翼、多点开花”的文旅新格局。举办“春风十里、天津等你”等系列特色文旅活动,推出系列暖心服务和优惠举措,满足群众文化新需求和文旅新期待。三是推陈出新。充分发掘历史街区、风貌建筑、洋楼资源等元素,将近现代感与当代时尚相结合,精心打造“百年会馆·津彩戏博”等沉浸式体验项目。
二、聚焦平台搭建,实现走近群众身边。一是推动展演展示。积极鼓励专业院团走出剧场、精品展览走出展厅、馆藏文物走出库房,打造“桥边”“街角”“邂逅”三大品牌,实施“邂逅·天津”创意城市艺术计划,策划“最美街角”系列活动,举办100场“桥见海河 邂逅浪漫”——桥边音乐汇活动,在和平路商业街组织专业剧团和专业演员上演话剧《雷雨》《日出》,在解放北路街区上演“海河邂逅泰晤士”天津时尚秀。成功举办2024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搭建全产业链对接合作平台。二是推动惠民利民。将“经典惠民演出季”和“市民文化艺术节”纳入天津市20项民心工程,举办“文化进万家”等文化“七进”活动。策划推出“当日往返游”“周末串门游”“长假深度游”三大系列线路,打造一批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和文物主题游径。三是推动夯基强基。京津冀三地联合举办“欢乐过大年”、非遗联展、戏曲展演季、房车巡游等特色活动。实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提升工程,开展全市12个乡村旅游示范片区创建工作。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对外文化交流项目,提升天津文旅国际影响力和城市美誉度。
三、聚焦机制创新,实现有力有序推进。一是强化统筹协同。坚持市文化和旅游局牵头抓总、整体统筹,旅游集团、北方演艺集团两个龙头企业主动承接、支撑引领,16个区错位发展、融合共赢,全市各有关部门和企业集团主动参与、有效协同,持续完善“1+2+16+N”的工作协同联动机制和“一总两分五组”的指挥体系,构建“大文旅”格局;深入实施天津市《关于加强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构建“主客共享”文旅体系。二是培优队伍力量。一手抓高等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技能型人才和专业骨干,一手抓基层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深入实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提升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和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三是强化科技赋能。充分运用大数据,借助智能化手段,有效对接文旅资源供给与需求,推动文旅资源直达基层更为精准、科学。加快智慧图书馆、智慧博物馆、数字文化馆建设,完善云展览、云剧场、云直播等云场景。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2025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精神,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进一步深挖特色资源,丰富文旅场景,规范旅游市场,持续激发旅游消费活力,更好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