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ye

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2023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运城博物馆时强调,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运城博物馆,建筑造型宛如扎根于黄土高原之上的树根。记者 康晓宇 摄

近一年来,运城博物馆牢记总书记嘱托,努力做好文明探源、历史研究、价值挖掘、藏品保护、展陈提升、活化利用等工作,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丰富展陈 讲好人类历程

运城地处山西省西南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中心地带,古称“河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620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2处,被誉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主题公园”。

2016年7月1日,运城博物馆建成开放,其前身为1979年创建的运城地区博物馆。运城博物馆基本陈列以“大河之东”为主题,由华夏寻根、馆藏珍品、盬盐春秋、地灵人杰、土木华章、条山风云6个历史专题展组成,围绕一缕曙光、一堆圣火、半个蚕茧、一席荒帷、一池白雪、一位圣人、一处唐塔、一座浮桥等运城独特的文化基因,讲述着人类起源和中华文明早期历史发展历程。

运城博物馆现有藏品共计13.8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1419件。2023年11月28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向运城博物馆移交近年来在运城市考古发掘项目中出土的文物4961件套。

“这些文物年代跨度从百万年以前的远古时期到清末近代,为深入开展文物研究阐释、文物活化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运城博物馆馆长王大奇说,“我们一定做好移交文物建档、保护、研究的‘后半篇文章’,切实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文物资源、文化遗产的价值魅力,不断促进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全民共享。”

1月4日,运城博物馆展陈提升暨申报一级博物馆专题会议召开。会上,运城市委书记丁小强表示,要以申报国家一级博物馆为牵引,严格对照评审标准和要求,统筹推进周边环境提升、配套设施完善、文旅功能健全等,全力打造有特色、有品位的精品博物馆。要持续聚焦运城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这一主题主线,优化展品布局,用好数字化手段,提升展陈水平,全方位展示运城在人类起源、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科技赋能 提升观展体验

今年春节假期,运城博物馆推出考古测绘科普展等4场跨年大展、“大河之东”基本陈列等26个云展览以及系列龙年云课堂、科普研学活动,吸引游客在博物馆里度过一个“河东味”十足的新春佳节,到馆参观人数单日最高达5127人次。

在运城抓一把泥土,流出的都是文化的汁液。为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运城博物馆利用场景复原、多媒体触摸屏、古建模型、幻影成像等形式,为观众营造“浸入式”观展体验,让历史文物与观众实现对话。

运城博物馆还持续深化科技赋能,推进藏品数字化进程,努力让文物“活”起来、“动”起来。馆内设立了数字虚拟展厅,将基本陈列“大河之东”6个历史专题展、16个临时展览全部搬到线上,实现数字化展示;先后举办倗国墓地珍贵文物数字化成果展播、闻喜酒务头商代墓地珍贵文物三维互动展示、运城出土珍贵文物线上互动展示等,让观众足不出户赏析珍贵文物。

在运城博物馆,随处可见志愿者“运博蓝”的身影。除承担日常基本陈列讲解任务,“运博蓝”还可以带领市民游客“云游”运博,成为运城博物馆线上传播的重要补充。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来到运城博物馆,与馆藏文物共情,探索文明源头。

据介绍,2023年,运城博物馆及其分馆先后推出“历史的肖像——考古绘图作品展”“织锦春晖——晋南近代童衣装饰纹样展”等10个不同专题临时展览;举办“古河东:走向文明之路”“晋南与华夏文明——以庙底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为例”等多场学术讲座、研讨会;开展“云游”运博、文博云课堂、博友之声等线上直播、讲座等,着力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博物馆传播体系,“用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不断满足人们不断提升的精神和文化追求。

创新社教 满足游客需求

运城博物馆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举办节日主题活动、“五进”等系列社会教育活动,增进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认同和热爱,努力让博物馆成为坚定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的重要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让运城博物馆成了新的热门打卡地。数以万计的游客纷至沓来,跟着总书记的足迹探寻中华文脉。去年以来,运城博物馆推出“运博历史小课堂”系列课程,开展社教开放日、探秘考古DIY、模拟考古体验等社会实践活动,并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河东文物我来说”线上有奖视频征集社教活动,不断丰富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内容。此外,还通过馆校合作模式,搭建起博物馆与学校的互动桥梁,让博物馆成为校园之外的“第二课堂”。

去年暑假期间,运城博物馆开展了“博物馆奇遇记”夏令营活动,同学们通过理论学习和亲身实践,用眼看、用手摸、用心感受,探寻华夏文明的起源,了解河东大地深厚的历史脉络,感受文物所承载的灿烂文明。

“通过馆校合作,让学生学习了解了教材以外的知识,让博物馆中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文化底蕴真正入脑入心,进一步增强学生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城市第二实验中学校长杨学杰说。

运城市人民路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合作打破馆舍与校舍时空限制,让学生走近文物、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成为传播、讲好传统文化的新途径。

值得一提的是,运城博物馆还积极推动“流动博物馆”建设,以巡展形式,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军营,讲解博物馆陈列展览、介绍运城重要考古发现、历史人物事迹等。

运城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新的一年,将以展陈提升、申报国家一级博物馆等为抓手,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围绕深化文物价值研究阐释,进一步加强资源共建共享,在学术交流、联展巡展、教育服务、文化传播等方面策划推出一批有高度、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的主题展览和文化产品。依托丰富的藏品及展览,设计开发系列“国潮”文创产品,为游客提供更多选择。

649历史中奖号码 - App Store shou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