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ye

您的位置:首页> 红色>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大学生群体面临着学业、情感、自我认知等多方面的挑战,心理健康问题呈现高发趋势。与此同时,红色旅游作为弘扬革命传统、传播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载体,在教育领域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高校可以积极发挥红色旅游资源的独特育人价值,并将其有机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中,以红色文化的情感共鸣形成心理教育的协同效应,进而在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基础上,有效培育大学生健康心理素养。

制定红色旅游与心理教育相协同的教育计划

高校应基于红色旅游的文化育人价值,合理规划红色旅游育人方案,并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红色旅游方案中,在顶层设计层面实现红色游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育人。高校需科学选择红色旅游目的地,尤其应选择具有丰富革命历史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如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情感共鸣。同时,红色旅游计划的制定要注重时间和节奏的平衡。高校在设计红色旅游活动时,既要避免过于紧凑的活动安排导致学生疲劳,也要确保活动的连贯性和教育的有效性。

此外,在规划红色旅游计划时,高校应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游学活动的核心目标之一。教育目标的设置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情绪调节与表达,即借助红色旅游中历史事件和革命先辈的故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情绪共鸣,通过适当的表达(如书写感悟、分享心得)释放情绪,缓解心理压力。二是自我认知与价值观培养,即通过革命先烈的事迹引导大学生反思自身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态度,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抗压能力与心理韧性,即通过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经历,启发学生积极面对挫折与挑战,培养其心理抗压能力和心理韧性。

围绕红色旅游资源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活动

在红色旅游过程中,高校可围绕红色旅游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教育,为大学生提供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同时通过特定活动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具体而言,其一,高校可以结合红色旅游地的文化特征,设计情境复现活动。情境复现活动可通过模拟历史场景,让学生感受革命年代的真实氛围,从而激发其情感共鸣。例如,利用红色旅游地现有的历史遗迹,再现关键历史事件,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革命者的理想信念和心理状态,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二,高校可组织感悟书写与反思活动,引导学生更深刻地内化红色精神,同时表达个人情感,缓解心理压力。例如,组织学生撰写给革命先辈的一封信或对未来的愿景,或者记录参观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书写日记的形式释放情绪和思考人生。其三,高校可以组织庄严的纪念仪式。例如,在烈士陵园等地举行默哀仪式、献花仪式等,让学生们怀着虔诚的心情缅怀先烈,进而使学生在沉思中感受革命精神。在这样肃穆的氛围中,学生们能够通过内心的洗礼,产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更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激励自己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践行先辈们的理想和追求。

持续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有效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校与相关部门需要持续开发、整合相关红色资源,有效地服务于教育目标。一方面,高校可与当地红色旅游景区、旅游管理部门、文化企业等进行合作,共同建设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在多方合作建设下,教育基地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如资金、技术和专业指导,既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沉浸式学习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的环境,还可以组织开设专业的心理健康相关的研讨会和培训班,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例如,基地可以开展关于抗压能力、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的培训活动,借助历史故事和革命精神传播,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

另一方面,高校还需整合红色旅游资源,构建教育资源网络平台,让学生能够在课后甚至远程学习与红色旅游相关的内容。例如,高校可以与相关红色旅游景区合作,收集和整理丰富的历史资料、影像资料和专家讲解,开发在线课程,课程内容可涵盖红色旅游景区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及革命精神等,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深入了解红色历史资源。校方还可以在平台上发布红色文化主题的讲座、心理辅导课程等,帮助学生在学习红色历史的过程中,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加强红色旅游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研究与实践

为了持续推进红色旅游资源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有序开发,高校应充分依托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多学科融合的优势,联合心理学、教育学、历史学和文化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组建一支专门的研究团队。研究团队不仅要从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涵、精神力量和教育意义等多维视角进行深度剖析,还需注重与当代大学生心理特质和成长需求的结合,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独特价值。例如,通过研究革命精神中的抗压能力、坚韧意志和理想信念,探索其对大学生应对学业压力、明确人生方向、增强心理韧性的积极影响。在系统研究基础上,研究团队可以建立科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模型,更清晰地揭示红色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之后的红色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同时,研究团队可以编写具有针对性的教材和活动手册,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生动素材,为教育工作者开展活动提供实用工具。

除强化研究外,高校也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发展,要主动将红色旅游资源纳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培训主题和内容包括如何利用红色故事和历史人物的榜样力量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变化、如何将红色文化精神融入心理咨询和辅导中,以及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红色旅游资源来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和社会责任感等。通过系统的培训,教师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红色旅游资源的丰富内涵及其在心理教育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挑战。例如,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实务高级研修暨“红色心育”主题论坛,将“红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引导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学会利用红色故事或革命事迹帮助学生采用正确的途径和方法宣泄自己的冲动情绪。

高校应积极探索红色旅游资源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既要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感,也要帮助大学生在红色文化实践中不断磨砺自身意志,在红色文化情感共鸣中提升心理素质,成为心理健康、精神富足的新时代青年。

(王薇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院)

本文系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AI赋能思政教育的师资培训”(编号:230805458074255)研究成果。

凤凰体育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shou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