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ye

您的位置:首页> 观点>

我国文旅产业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切实让文化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和旅游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说:“丽江有美丽风光,有特色文化,有很高知名度,一定能走出一条持续健康的文旅发展之路。”此前在贵州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也重点关注了当地的文旅融合情况,强调“要深化文旅体融合,丰富旅游业态,打造‘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这为我国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和根本遵循。文旅行业应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着力推动文旅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首先,要高度重视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贵州历史底蕴深厚,红色文化丰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要利用这一优势,增强文化自信、化风育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2024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进文化数字化,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经济发展增动能增效益、为旅游休闲增内涵增魅力、为城乡社会增正气增活力。”

文化和旅游系统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与文化的辩证关系、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相融互促相得益彰发展之道的思想观点与方法论,科学认识文化在激活发展动能、提升发展品质等方面的巨大潜力,因地制宜用好各地独特的文化资源,高度重视以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引领,注重化风育人,构筑精神家园,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二是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丰富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挖掘展示本地文化时代价值,加快发展新型文化、旅游业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要增强文化赋能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深化“文化+”和“+文化”融合发展,增强城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开创文旅赋能拉动经济增长和城乡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四是要加强新型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尤其要大力培养引进文艺内容创作人才、数智文旅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提升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其次,要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2024年3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守护好三湘大地的青山绿水、蓝天净土,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云南考察时再次强调“深化文旅体融合、丰富旅游业态”。这既有对不同地区文旅融合发展实践成果的肯定与赞扬,更有对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的殷切期望和部署要求。特别是在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成为今年首项重点工作任务的背景下,这项工作更显重要和紧迫。

文化和旅游系统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文旅消费群体多元、场景丰富、链条较长、受益面广的优势,从政策、机制、规划和市场引导上持续发力,推动文旅融合从要素结合向价值链协同跃升。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精心做好“文、旅、商、体、展”联动文章,发展融合型新项目、新产品、新业态和新产业,拉动文旅商体展融合型、服务型消费增长,壮大文旅商体展标志性产业和融合型大消费产业集群,让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内涵和价值充分彰显,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充分释放文旅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和动力。

最后,要走出一条持续健康的文旅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贵州考察时指出,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云南考察时指出,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对保护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促进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对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等,均作出重要指示。这就要求文旅产业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科学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资源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唯有统筹好保护、利用和发展的关系,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才能真正激发“文化、风光、民俗”的潜能,助力高质量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创造并进,应成为基本发展原则。当前,国际上推进绿色发展、负责任旅游、建设可持续旅游目的地的做法,值得借鉴。

二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包容的关系。文旅产业是重要的富民产业,要在促进产业增值的同时,促进企业增效和群众增收。要增强文旅产业发展的广泛参与性和多元包容性,注重文旅经济发展成果的公平分配,进而推动实现健康与平衡的发展。近日,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第56届会议批准,将新的旅游业就业指标列入“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框架”,进一步体现了旅游业增进社会包容、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是处理好“投资于人”与“投资于物”的关系。“投资于人”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新理念。文旅产业发展需要在加强产业基础设施、旅游吸引物等“物”的有效投资的同时,更加重视对文旅产业技术研发创新和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培养的投资,开展大规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为文旅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当前,在国家多项政策法规的有力推动和社会多方力量的参与努力下,我国文旅产业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切实让文化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

(作者为上海戏剧学院全球城市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

新浪彩票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shou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