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ye

您的位置:首页> 观点>

建设环国家公园的绿色旅游外圈层,有助于促进国家公园与周边地带旅游业协同发展,构建国家公园建设与地方发展耦合的“园地”融合模式,助推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本文结合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国家战略要求,在分析当前国家公园周边地带的旅游业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并发展环国家公园绿色旅游带,促进国家公园周边地带旅游业绿色转型,并推动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一、环国家公园地带旅游业发展现状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举措。国家林草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的《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遴选出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含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总面积约110万平方千米,建成后我国将拥有全球最大的国家公园保护面积。作为我国自然保护地的主体,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是践行“两山”转化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载体。

环国家公园地带具有共享国家公园良好生态环境、接收国家公园生态旅游流外溢的区位优势以及留存少部分村镇建设用地的优势,极易形成旅游产业集聚的环带,对国家公园相邻的县域旅游经济发展也具有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

当前,我国一些国家公园周边地带的旅游业快速发展,周边社区参与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经营的情况日益普遍。但是,由于缺乏有效引导和规划,环国家公园地带的旅游业发展存在生态化水平不够高,旅游用地集约节约水平有待提升,绿色旅游业态组合和空间布局待优化,旅游业综合效益协同性不强,国家公园生态与区域旅游业发展整体耦合度不高等问题。为此,要从制度和政策两方面推进环国家公园绿色旅游带发展。

二、推进环国家公园绿色旅游带构建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推进环国家公园绿色旅游带构建和发展,平衡环国家公园地带生态环境保护、旅游发展和居民可持续生计之间的关系,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一)促进环国家公园地带发展方式转型,有效缓冲人类活动对国家公园及周边生态系统的威胁

我国人口规模巨大,居民点分布广阔。特别是人口密集、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较高的中部、东部地区,部分村(社区)建设用地迫近国家公园边缘,造成人类活动与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的潜在冲突。推进环国家公园绿色旅游带发展,加快条件适宜的环国家公园地带向绿色旅游转型,加强生态游憩绿带和绿色旅游业态配置,约束周边地带建设用地蔓延,能够对人类活动干扰起到良好的缓冲和抑制作用,有利于国家公园的外围保护,防止国家公园“生态孤岛化”。

(二)推进环国家公园地带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

国家公园内严格限建或禁建旅游设施,只能开展生态教育等业态,旅游接待设施不健全、产业效益不高。环国家公园绿色旅游带可以充分带动社区、村镇的旅游业发展,实现康养、度假旅游业态的多样性布局,构建国家公园与周边地带的游览环线,在区域尺度上把游客留下来,既可以保障国家公园的生态保护功能,又可以带动区域农林牧副渔等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平衡社区生计和生态保护的关系,促进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

(三)促进国家公园与周边地带旅游业协同发展,实现“园地”融合

国家公园界线形成国家公园与周边地带旅游发展的空间分割。然而,周边社区、村镇甚至县城位于国家公园法定界线的外围,不受国家公园政策法规的硬性约束,是依托国家公园“外溢效应”进行旅游综合配套的理想区域。建设环国家公园的绿色旅游外圈层,与国家公园旅游内圈层形成协同发展、业态互补的格局,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形成旅游流的区内外有序流动,产生共生效应,有助于促进国家公园与周边地带旅游业协同发展,构建国家公园建设与地方发展耦合的“园地”融合模式,助推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三、推进环国家公园绿色旅游带构建和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环国家公园地带绿色旅游圈层结构

根据国家公园区域范围,在环国家公园地带根据生态适宜性构建生态控制区、绿色发展区,合理布局旅游功能分区,科学划分旅游圈层结构和旅游利用强度分区,既充分实现自然资源的旅游经济效益,又通过绿色旅游用地来有效约束村镇建设用地的无序扩张,起到环带这个“外圈”的缓冲作用,以更好地保护自然保护地的“内圈”。

(二)对环国家公园地带旅游用地进行合理配置和管控

把国家公园周边地带的农林水网和旅游用地纳入控制引导范围。鼓励旅游与农林用地的复合利用,充分利用原有的乡村、社区和城镇开发旅游,建设绿色旅游小镇、绿色旅游村等绿色旅游集聚区,推进旅游用地集约化、生态化,减少旅游业占地规模。在与国家公园空间联系密切的毗邻区,践行绿色旅游理念,管控大型商业配套等环境压力较大的旅游空间建设,打造低密度、环境友好型的旅游带。

(三)促进环国家公园地带旅游业态和设施的绿色低碳发展

制定环国家公园地带绿色旅游标准,建立旅游业态负面清单体系,对国家公园周边地区的绿色旅游等业态进行引导。严格周边地带相关旅游接待设施的污染排放标准,鼓励支持绿色经营,防止旅游业破坏国家公园周边的生态环境。

(四)构建环国家公园地带的生态游憩网络

根据生态适宜性构建农林水网与旅游空间混合并存的半自然和自然区域,适度发展农业休闲、乡村旅游、自然教育营地和自然公园等绿色旅游业态,建设生态与旅游功能复合的生态游憩网络,为生物多样性提供廊道和踏脚石,并与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有机衔接。同时,建设连接国家公园的区域旅游线路和绿道、风景道,实现国家公园内外生态流和旅游流的良性运动和循环,构建完善的国家公园—周边区域生态系统和旅游目的地体系。

(五)支持社区居民参与环国家公园地带绿色旅游业态的经营管理

推动绿色旅游进国家公园周边的社区,积极支持社区居民参与绿色旅游业态的经营管理。支持“生态资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旅游发展模式,激励社区居民持续维护和增进生态资产。加大对农户的绿色旅游服务培训,发展社区绿色民宿和餐饮,在推进共同富裕的同时,不断提升居民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绿色服务水平。

(作者单位: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体育投注平台- 线上博彩全攻略 shou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