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目的地要积极创造新需求、丰富旅游新体验,培育旅游消费新场景,持续打造旅游产品、业态和服务的快三彩票平台,以新的旅游供给更好满足新的旅游需求,以新的体验更好服务新的消费趋势
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次27.25亿,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2.73万亿元,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春节、五一、端午假日旅游市场的火热体现了旅游业积极向好的态势,充分表明旅游已经融入大众的日常,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
5月17日召开的全国旅游发展大会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极大鼓舞了旅游全行业的发展信心,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提供了强大动力。
今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消费既有量的增长,也有质的提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得到了更好体现。各地紧紧围绕多元化的游客需求,不断丰富优质旅游供给,增强游客互动体验,提供更加便利化的公共服务,新场景、新业态、新服务、新营销、新模式层出不穷,人们庞大的出游需求得到了较大程度的释放,消费品质得到有效提升。
从政策促进看,既有宏观政策利好,也有暖人心的惠民政策助力。上半年,促进旅游消费的政策组合拳密集出台,包括支付便利化政策、入境游客住宿便利化举措、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扩容、低空旅游、文化和旅游领域设备更新等政策措施,向旅游市场传递出积极的信号。同时,不少地方推出的旅游惠民政策持续发力,景区和文博场所优化旅游预约制度;贵州、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西等省份的景区针对游客推出特殊人群、特定时段的免票政策,有效释放了旅游消费潜力。
从资源打造看,非传统的旅游资源更加受关注,并加速向流量转化,成为引爆出圈的亮点。从美食旅游、非遗旅游、夜间市集到不少城市的明星演唱会,再到各地正积极建设的旅游公路、风景道,优质的非传统资源并不局限于景区,而是涉及旅游目的地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游客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景区景点打卡观光,而更注重于旅游目的地高品质、强互动、更具烟火气的生活体验。通过将优质资源向旅游吸引物转变,更好地满足了旅游消费新需求。
从公共服务看,围绕散客出行的服务细节更加完善,说走就走的旅行更加便利。旅游信息、旅游交通、旅游安全、旅游便民服务等更加贴近游客需求,越来越多的城市不仅提供针对散客的常规化公共服务,还积极打造满足个性化、定制化旅游需求的服务。贵阳的“小车小团”、杭州推出的行李寄存柜服务以及不少地方的博物馆采取的周一不闭馆、延长开放时间等措施,不仅让游客享受到旅游发展的成果,也解决了游客出游的难点和堵点。
从宣传推广看,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为各地旅游注入了更多文化内涵,各地依托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纷纷打造全新的旅游形象,以新服务、新体验迎合新的旅游消费需求。从年初的“尔滨”冰雪旅游,到天水麻辣烫、泉州的簪花等火爆出圈,不少城市“跟着音乐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活动引发的旅游消费热潮,既有热点又有亮点,既有流量又有“留量”,依托旅游热点强化宣传推广成为促进旅游消费的有效手段。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国首次专门就服务消费发展作出系统全面部署的政策文件。《意见》明确了6方面20项重点任务,并从挖掘基础型消费潜力、激发改善型消费活力、培育壮大新型消费3个方面列出了11个重点消费业态,其中将“旅游消费”列为激发改善型消费活力的重点业态之一。这向市场释放出促进旅游消费的积极信号,助力旅游消费持续升温,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旅游消费的质和量。
从旅游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当前暑期的研学旅游、文博旅游、避暑旅居等已呈现火热的发展态势,今年下半年,中秋、国庆假期以及避寒旅游、冰雪旅游等将迎来新一波的旅游消费热潮。
当前的旅游消费热,有别于过去传统的“旅游目的地待客上门”,而更多是“游客定义和选择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品”。旅游目的地要更精确抓住游客的心,就需要真正了解游客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趋势。只有抓住游客潜在需求,才能进一步拓展新的旅游消费空间。
优质旅游供给可以促进旅游消费质量提升,同时,旅游消费需求的旺盛也有助于促进旅游新产品、新业态的发展。促进旅游消费离不开宏观经济大环境,也离不开充足的休假时间,更离不开旅游目的地优质的服务和体验。
要促进旅游消费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既要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稳步增长,也要实现带薪休假的进一步落实。旅游目的地要积极创造新需求、丰富旅游新体验,培育旅游消费新场景,持续打造旅游产品、业态和服务的快三彩票平台,以新的旅游供给更好满足新的旅游需求,以新的体验更好服务新的消费趋势。
要围绕旅游强国的建设目标,推动旅游新质生产力发展,创新旅游消费新场景,积极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旅游消费品牌,完善旅游消费标准。此外,还要加大科技、金融、人才、投资等方面的综合支持力度,更好地促进旅游消费量的增长以及质的提升,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作者单位: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