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暑期以来,国内旅游市场呈现强劲复苏势头,各大旅游景区人潮涌动、热闹非凡。作为文化和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旅游持续升温,公众参观游览需求激增。同时,一些热门博物馆出现预约难等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为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更好满足广大公众文化需求,国家文物局办公室日前发布通知,从强化服务供给、完善预约机制、优化场馆环境、提升接待水平、加强安全管理、加大宣传引导等方面对做好博物馆暑期等节假日开放服务工作作出安排,要求各地博物馆增加优质文化资源供给,优化调整门票预约制度,多方位提升场馆接待能力,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在文旅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博物馆旅游作为体验式文化教育与旅游跨界融合的新业态,日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和喜爱。因此,推动博物馆旅游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增加优质文化资源供给的同时,不断优化调整管理服务手段,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协同共进。
首先,要在提升博物馆业务能力上下足功夫。《博物馆条例》规定,博物馆是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因此,发展博物馆旅游的前提和基础是要立足主责主业,把优势资源和主要精力放在不断提升陈列布展质量、丰富展陈形式内容和强化文化教育宣传上,深入挖掘展品的文化价值内涵,将晦涩难懂的文博专业知识创新性地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有趣生动的精神食粮,转化为吸引观众参观游览的核心资源,让他们在边看边学边体验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邃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博物馆的展示、教育功能。
其次,要在优化参观游览体验上下足功夫。随着数字科技的广泛应用,特别是近年来元宇宙相关技术的日臻成熟,科技赋能博物馆展览展示已经成为当前的趋势和潮流。在这种情况下,博物馆从业人员要从理念思路上主动接受数字科技、拥抱数字科技、融入数字科技,研究和开拓数字科技在博物馆的应用场景,通过虚拟现实、数字孪生、云计算等技术手段,让冷冰冰的馆藏展品活起来、动起来,营造立体丰富的展示环境和沉浸式互动体验,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般感受中国文明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质。此外,博物馆还要深入了解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少年对博物馆参观游览的真实想法和文化诉求,创新参观游览方式,举办特色展览、讲座和宣教活动,吸引更多人群参观博物馆,感受博物馆的独特魅力。
再次,要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上下足功夫。博物馆既要突出文化的公益性、均等化,又要体现旅游的市场化。这就要求博物馆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围绕珍贵展品、优势展览、特色宣教等核心资源提升质量水平,展现独特文化气质,建立健全完善的服务体系和服务设施,包括导览服务、便民举措、票务系统等,让广大公众能够相对公平均等地享受到博物馆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另一方面要主动加强与高等院校和旅游企业的交流合作,携手推出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和文化活动,特别是推出一系列符合市场需求兼具博物馆特色的文创产品,筹划高品质专业性收费展览,开发青少年研学旅行项目,举办博物馆之夜主题活动及文艺演出等。这样不仅能为博物馆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也能为观众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观展人群的个性化需求。
最后,要在创新宣传营销上下足功夫。与传统旅游景区不同,博物馆旅游宣传推广的着力点应主要放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坚定文化自信上。要积极利用平面、广播、电视、互联网、公众号及自媒体直播平台,向社会公众分享传播博物馆的最新展览和宣教活动,扩大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公众更好地知晓博物馆的展览活动。同时,要主动加强与各大在线旅游平台的交流合作,利用平台在渠道整合、数据分析和产品关联等方面的优势,精确锚定喜欢参与博物馆旅游的人群,为他们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旅游资讯和贴心服务,提升博物馆旅游的针对性和便捷性,让更多的民众参与博物馆旅游。
(作者单位:天津市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