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ye

您的位置:首页>

园苑山林筑亭,始于隋唐,多建筑精巧,形式多样,常作供人休憩或观景用。古朴的亭子或立于溪水之上,或隐于树木之间,与山林相协相生,浑然一体。亭与景物,共构美景,使山林更富诗情画意。

在泉州清源山风景区,随处可见造型精美的亭子,恰到好处地点缀在山林之间、古道之上,它们绰约的风姿和厚重的历史感,为景区的自然山水增添了一抹人文气息,把清源山装点得更加秀丽、迷人。

得闲到清源山的亭子里坐一坐,憩亭而息,于山水之间觅得闲情。听松涛阵阵,享凉风习习。

泉州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供图

振衣亭

位于陀岩山门西下方,弘一法师舍利塔东侧,1983年5月兴工,1984年4月竣工,建筑面积37.5平方米,造价2.51万元。亭子由旅港同胞王为谦、谢必荣捐建,因建于“振衣台”遗址,故名“振衣亭”。亭平面正六角形,其亭藻井(俗称“蜘蛛结网”)仿闽南传统大木作法,以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组构楣、檩、挑檐、斗、拱、掩枋等,由大到小,层层收分,分十级浇注而成。层面为六角翘脊攒尖葫芦顶,整体结构匀称,轮廓清秀大方,位置高耸突出。

振衣亭 泉州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供图

慈晖亭

位于千手岩东隅,建于1957年。亭为仿木石构,平面正六角形,亭盖六角攒尖,中立叶青眼撰、罗丹书《弥陀岩高守宝女居士行业记碑》一方,并置石桌、石椅。亭前大庭地面用红瓦片、红块石、石英石、白色花岗岩片石、碎石子等材料铺砌组拼成一幅《踏松寻鹤图》,构思新颖,别有雅趣。

慈晖亭 泉州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供图

撷云亭

位于原在南台东南侧,旧“天然图画”亭旧址。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吏部郎中林胤昌所建,因“览胜至此,衣袖皆云”得名“撷云”。

撷云亭 泉州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供图

峭壁亭

位于巢云岩下步游道中,因建于悬崖峭壁上而得名,建于1983年,亭平面为正方形,体量小巧,窈窕玲珑,依岩成势。四架大梁插入峭壁岩石中,悬挑承台,其中一角紧贴岩体。三根半柱子连接三面“吴王靠”,半根柱子象征性地支撑岩体。亭子三角屋面,翘脊凌空,奋举欲飞。亭盖虽缺一翼,却因与岩壁天然巧合,如书画笔断意不断,相映成趣。建筑大师任震英看后赞不绝口,称它是“残缺美的佳作”。

峭壁亭 泉州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供图

名州亭

位于虎乳泉西侧、清源古通道边,始建于清初,1994年由泉州市清源啤酒厂重建,1996年竣工。新亭全为花岗岩石构,建筑面积27平方米,平面六角,圆柱,亭盖翘脊攒尖,铺设石瓦筒,亭顶六角形宝瓶。亭之东有石刻《名州亭记》。亭之西树立《重建名州亭记》碑。四面环置坐凳栏杆,中设石桌一、石椅四。亭东临路有一方天然岩石,上刻“光孝观道域界”。

名州亭 泉州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供图

纪德碑

位于清源洞第三山门左侧,1999年初建。亭为石构,平面短形,方柱,屋盖歇山顶,正脊两端与屋面四角翚飞云连,跌宕翔舞。亭中原位竖立明何乔远《纪德碑》。碑记应慈善家詹仰宪之请,记载泉州知府姜志礼“蠲饷给僧,并严採茶之禁”的德政。因碑文内容有关“山户种茶”,俗称“茶碑”。

纪德碑 泉州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供图

开云体育正规吗 shou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