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篁岭油菜花金黄灿烂,洛阳城中牡丹国色天香,无锡鼋头渚樱花如云似雪,武汉东湖海棠娇艳欲滴……天气逐渐转暖,全国各地鲜花陆续绽放,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踏青赏花,尽享春日美好时光,带动“赏花经济”持续升温。
3月初,南京溧水傅家边社区迎来赏梅旺季。 记者 邰子君 摄
春花绽放 出游升温
在重庆,单轨列车穿行在粉色美人梅花海;在广州,滨江步道上黄花风铃木争相盛开;在扬州,瘦西湖的上万株梅花悄然绽放……春回大地,百花盛开,全国各地“赏花地图”持续上新,吸引众多游客打卡。
近些日子,“绿城无处不飞花”南宁市迎春赏花季活动在南宁青秀山风景区举办。三角梅姹紫嫣红,郁金香争奇斗艳,樱花纷纷扬扬,随处可见市民游客赏花拍照的身影。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秦志成介绍,目前,青秀山丘石花园里的郁金香、油菜花,兰园里的金鱼草等花卉竞相绽放,景区里的樱花、桃花、黄花风铃也迎来盛花期,是市民游客踏青赏花的好去处。
湖南省植物园第二十一届樱花节也于近日启动,推出“春赏花”系列活动。走进湖南省植物园,超百个品种的樱花将园区渲染成粉色花海,吸引了不少游客。“我每年都来植物园打卡,这里的花种类繁多,一站赏尽春色。”湖南大学大三学生李佳说。湖南省植物园负责人介绍,当前,园区举办了樱花、郁金香、桃花、杜鹃四大主题花展,向游客展示美景的同时,宣传普及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北方地区虽然春色稍晚,但是不少地区也陆续迎来盛花期。沂蒙花海·平邑赏花季活动近日在山东沂蒙山龟蒙景区启动。平邑县的桃花、梨花、金银花竞相开放,花香袭人,美不胜收。接下来,平邑县还将举办丰富多彩的赏花旅游节会,如九间棚梨花会、武台镇桃花节等,全面激活赏花经济。游客王大爷说:“我们平邑人天天在花海里过日子,看到漫山遍野是来赏花的人,打心眼儿里高兴。”
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樱花专类园,北京玉渊潭的樱花同样娇艳,玉渊潭公园樱花文化活动暨第六届春季花卉联展近日开幕,樱花大草坪上,各类樱花绽放,形成一片粉色花海。近年来,玉渊潭公园形成了“一园两堤三区”的全园赏樱格局,不断提升市民游客的赏樱体验。北京市民李女士手持樱花冰激凌说:“带孩子来赏花,还能体验小樱游乐园的旋转木马,孩子玩得非常开心。”
文化引领 多元融合
“赏花+非遗”“踏青+民俗”“赏花+汉服”“赏花+民宿”“赏花+旅拍”……全国各地还积极发挥自身文化特色、资源优势,将传统文化与花季美景相结合,着力打造消费新场景,推进“赏花+”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泛舟湖上,千株宫粉梅沿着曲折的湖堤铺展,绯红云霞倒映在水中,不少游客乘坐画舫游南京玄武湖,感受“临水赏梅”的意境。除了看花赏景,丰富多样的文创新品也吸引广大游客的注意。梅花冰箱贴、梅花书签、梅花明信片……南京玄武湖景区的艺府文创店让游客与春色“撞个满怀”。
玄武湖公园管理处办公室主任戎飞霞介绍:“随着赏梅季开启,玄武湖百花闹春游园会拉开帷幕。公园推出了以赏梅为主题的生态研学活动,将水陆赏梅与梅花科普讲解相结合,寓教于乐,让游客了解花卉文化,留下难忘回忆。”
全国“赏花经济”版图中,四川占有重要一席。近期,四川各地围绕赏花旅游消费场景,发展低空赏花、花田火锅等农文旅融合新业态,推出春菜采摘、非遗体验等特色新玩法。
3月初,以“金色广安·春归花桥”为主题的油菜花季在四川省广安市花桥镇启幕。在花田里的稻草艺术区,孩子们编织花环;非遗火锅体验区香气四溢,游客围着陶炉大快朵颐。花桥镇党委书记李林森介绍,今年油菜花季,花桥镇新增了田园小火锅、花田茶事、全民欢乐跑等特色文旅项目。
油菜花的季节性、周期性特征明显,如何更好地把春天“留住”?油菜花季现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夏布织造技艺传承人綦涛介绍,花桥镇将赏花与非遗手作相结合,带给市民游客别样体验。“每一件手作,都是土地写给世界的诗。”
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秘书长郑忠林说:“各地将赏花活动与民俗文化相结合,打造特色IP,吸引游客开启春日赏花文化之旅,实现了从‘看花’到‘品花’的转型升级,可以让‘赏花经济’更好释放美丽效应。”
引流入村 助力振兴
“赏花经济”为不少乡村带来了众多游客,带火了乡村文旅消费,促进了农文体旅深度融合,为乡村全面振兴增色添香。
近期,位于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杨梅镇水浪村的水浪花谷里一片洁白,千亩梨花挂满枝头,香气袭人,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依托优质生态资源,杨梅镇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辐射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浪花谷为周边村民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带动了当地农特产品销售,人均增收1000余元。”杨梅镇党委副书记周剑彪说,接下来,杨梅镇将优化乡村旅游产品供给,以“赏花经济”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从“一季花开”到“四季产业”,安徽积极通过场景创新、业态融合与产业延伸,将“春日流量”转化为持久的“乡村留量”,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活力。这几天,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雄村镇的卖花渔村迎来梅花盛花期。漫山遍野的梅花与徽派村落相映成趣,大批游客前来打卡赏花。
“进入盛花期以来,村子每天迎来近万游客,直接带动村民收入的增长。”卖花渔村驻村第一书记盛宏芳介绍,作为徽派盆景发源地之一,多年来,卖花渔村村民大多从事花卉盆景制作生意。如今,卖花渔村家家户户的庭院,不仅是盆景展销平台,还成了游客热衷的打卡点。通过“美丽庭院”建设,卖花渔村将盆景转化为风景,走出了一条“盆景+旅游”富民强村之路。
村民周秀丽便是卖花渔村这一发展模式的受益者。她说:“越来越多游客慕名走进村子,我们的盆景供不应求,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村民张丽仙也享受到“赏花经济”的红利。她激动地说:“这几年,卖花渔村的名气越来越响。赏花季,我家的农家乐经常座无虚席。”
“‘赏花经济’已经成为不少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亮点。”郑忠林认为,“赏花经济”涉及花卉种植、旅游服务、文化创意等诸多领域,可以为乡村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增收渠道,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采访组成员:孟萍 邰子君 高慧 朱文文 高雯雯 执笔:牛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