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ye

您的位置:首页> 动态>

“会拿针就会绣花,这是彝族女孩子与生俱来的本领。传承彝绣技艺让姐妹们掌握了谋生本领,也让更多女性坚信‘妇女能顶半边天’。”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牟定县杰鲁彝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金瑞瑞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2014年至2024年的十年间,她通过传承弘扬彝绣技艺,带动当地2000余名绣娘就业,绣娘人均月收入超3000元。

2014年,彝族服饰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随着彝族文化的传播,一件件精美的彝绣作品被大众所熟知。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喜爱彝绣,金瑞瑞在家乡办起了培训班,免费向当地的村民、大学生传授彝绣技艺。

在金瑞瑞的带领下,绣娘们不仅掌握了专业技能,卖出的作品还收获了一致好评,不少绣娘组建起自己的小型工作室,实现了从家庭副业到主业的转变,“绣着花,唱着歌,背着娃,养着家”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在金瑞瑞看来,彝绣技艺正从传统手工艺升级为文旅融合的“金钥匙”,也让更多人看到了绣娘们的努力成果。“企业+绣娘”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文化传承带动了经济发展,沉浸式文旅体验促进了文旅融合,也让更多的人领略到彝绣这份来自大山深处的美丽与智慧。

“现在有不少新一代绣娘加入我们。”在金瑞瑞看来,云南旅游资源丰富,而以彝绣为代表的非遗技艺,则是游客了解云南文化的窗口。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吸引更多游客了解彝绣、爱上彝绣是她一直努力的方向。

“有些游客夸赞绣品很漂亮,也有不少消费者担心将这些绣品买回家后,会沦为‘花瓶’。”金瑞瑞介绍,为提升彝绣产品的实用性,她从女孩子喜欢的手提包、小饰品入手设计彝绣产品,后来,又将彝绣元素融入茶席、茶盘、茶杯等生活用品,销量喜人。彝绣产品不仅走进了大理、香格里拉的景区,还走进了北京钟鼓楼等地,成为游客们的伴手礼。

“我们牟定有一个彝绣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入驻了50多家公司,每年有不少研学团队和游客来这里打卡。”金瑞瑞说,游客们在专业绣娘的指导下,可深度体验彝绣制作。产业园内还设有彝绣数字交易中心,游客可观看动态展演、参与T台秀。产业园还设有“非遗工坊体验+文创产品展销”区域,通过多种形式让大家在了解彝族文化的同时,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感觉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我们身上,不少人对我们说beautiful(意为‘漂亮’)。”两年前,金瑞瑞参加了米兰时装周,与同伴穿着彝族服饰走在米兰街头,这是她作为彝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第一次站在国际舞台上。“在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了一种民族自豪感,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彝绣走出云南、走向世界,让更多人领略到彝绣的魅力。”金瑞瑞说。

金瑞瑞坚信,通过不断创新和推广,彝绣不仅可以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还能够成为连接世界文化的桥梁。

通博烦-七星彩 开奖结果-开云体育 shou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