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深入实施,数字媒介技术为中华文明国际传播提供了新办法和新途径。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阮诗玮就这一话题,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阮诗玮表示,“不断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实践,尤其是准确、清晰地阐释其内涵和用意,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有助于让世界听到真实的‘中国声音’。”
如何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阮诗玮建议,构建传授协同机制。宣传部门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把受众视角、受众体验融入叙事内容和传播过程,提供更加符合国际受众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提高国际传播效能,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话式传播。构建内容形式协同机制,支持媒体等单位积极利用VR、AR、云转播等技术,结合短视频、直播互动、社交平台、元宇宙等丰富多彩的新媒体形式,通过深入解读文化符号所蕴含的中国理念与智慧,使受众在直观生动、通俗易懂、社交互动、视觉震撼和学习融入过程中形成认识、加深认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化传播。例如,敦煌壁画等文化经典通过智能技术,实现了云端再现,令观众仿佛置身于千年文化之中。
“以重大事件为着力点,提高传统文化国际传播议题设置有效性。文化和旅游部门可结合重大活动安排,进行前瞻性议题规划。”阮诗玮举例,“可依托‘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活动,设置面向东盟地区的妈祖文化、海上丝绸之路相关议题;依托传统节日,设置面向海外华侨华人的节日文化议题。”
阮诗玮进一步建议,以传播范式变革为着力点,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在产业方面,政府部门可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企业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科技等产业合作,推动虚拟现实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在公众参与方面,文化和旅游部门可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虚拟展览、文化体验、线上演出等,吸引更多国内外受众参与其中,不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