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嚓、咔嚓!”冬日的傍晚,站在南京幕燕滨江风貌区的长江岸边,山西游客邵扬用镜头记录着眼前的美景。在他的镜头里,有夕阳映照的火红天空,有江上的游轮,还有江岸游人的剪影。
长江江苏段风光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供图
长江横穿江苏东西433公里,串联起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8个地级市,沿线拥有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近年来,江苏扎实做好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积极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生动讲好新时代“水韵江苏”的长江故事。
保护有力 古老长江焕发新生
一江清水,两岸如画。如果不是那块刻有“十年复绿、百年承荫”的石碑,很难把南京幕燕滨江风貌区与“灰头土脸”的采石场联想到一起。
“以前,幕燕滨江片区由于矿石开采,山上留下了30个标准足球场面积大小的白色裸露矿坑,长江岸边还分布着不少沙场码头,长江沿线的生态遭到明显破坏。”南京幕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举贤回忆道。
2007年起,幕燕滨江片区开启生态修复之路。“我们累计投入资金超40亿元,完成约110户砂场码头、71家工企单位以及579户居民搬迁整治,同时还增加了约80万平方米的绿化面积。”范举贤告诉记者,在做好生态修复的基础上,他们打造了6公里长的幕燕滨江风貌区,推出了“一苇渡”达摩石窟光影艺术馆等旅游业态。“此外,我们还在每年春季举办长江花朝节,在重阳节前后举办幕府登高季等活动,让市民游客感受到长江的别样精彩。”
此般蝶变只是长江沿线生态修复的一个缩影。江苏各地在长江大保护工作上交出了亮眼成绩单,如镇江市持续推进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打造生态岸线,还长江底色,自然湿地保护率由52.3%提升至60.3%;常州市优化新北区滨江化工园区沿江1公里内的化工企业,累计完成生态复绿240万平方米,生态岸线占比达到80.6%;南通全面实施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工作,新增森林面积超过600万平方米。
在此基础上,江苏遴选推出南京博物院南院建设工程、江运交汇·瓜洲千年古渡文化保护展示提升项目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并在3年内安排省级以上文物保护专项资金6.3亿元,支持393个保护展示项目,有效推动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
长江大保护,保护的既是长江生态,更是长江文化。近年来,江苏持续实施地域文明探源、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工程,系统保护、深挖价值,推动长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打造标识 “长江百景”游人如织
江苏沿江8市是全省文旅资源分布的密集区,也是中华文明成果精华富集段,目前已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8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35家。
2023年,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长江百景”征集、评选活动,并公布了南京长江大桥、南通唐闸古镇、镇江西津渡等100个体现长江江苏段特色的景观。
镇江拥有江苏最长的长江岸线、最长的主航道、最长的原生态湿地带。镇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江镇江段滨江旅游风光带绵延5公里,融合了西津渡、京口闸遗址等文化资源点,汇聚了金山湖、世业洲、圌山等自然景观,“江天一览”“揽城入怀”的江城胜景独具特色。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存续1400多年的镇江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如今早已成为镇江的热门“打卡地”。安徽游客冯霞是古建爱好者,她说:“西津渡的每一处建筑都藏着一段历史,在这里能感受到千百年前长江渡口的繁华。”
南通市崇川区唐闸古镇位于通扬运河与长江之间,拥有大生纱厂、复兴面粉厂等一系列近代工业遗存。2015年以来,南通加快唐闸古镇保护利用的步伐,先后恢复建成了汤家巷、新民巷、复兴巷、渡口巷以及大达公电碾米机公司旧址等,修缮总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累计投入资金近5亿元,并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加大工业遗产利用步伐,在汤家巷文化街区建成了“唐闸印象馆”“水色染坊”“尚书院”“清弦小筑”等文化体验园,吸引众多游客参观打卡。
扩大传播 秀出长江文化名片
“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程中,江苏应充分利用‘长江百景’等资源禀赋,深入挖掘价值底蕴,精准阐释精神内涵,讲好新时代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故事。”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任慧看来,江苏的“长江百景”只有融入群众生活、满足群众需求,才能打造一个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有益于社会大众的品牌名片,使之成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任慧说:“‘长江百景’遴选之后,应当配套开展一系列推广活动,让老百姓深切感受到这些景观的遴选和建设与他们息息相关。通过‘长江百景’,将不同类型景观有机串联起来,形成独具魅力的旅游线路,游客可更好地认识江苏、理解江苏,进而拓展到深入体会长江文化,了解长江文化的历史肌理、传承脉络和时代价值。”
事实上,江苏也正在为此努力。2023年10月,在遴选出“长江百景”的基础上,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又推出了20条“水韵江苏”长江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涵盖观光体验、探索寻味、休闲度假、亲子研学等主题,并在携程、同程等OTA平台及全省17家旅行社同步上线。江苏还加大推介力度,组织拍摄彰显江韵风情的文旅宣传片,以长江沿线古镇、历史文化街区等为重点,策划推出“你所不知道的‘水韵江苏’”大型融媒体电视节目,并赴法国、日本等地开展长江主题旅游海外推广季,让长江文化传得更广、传得更远。
扬州大学长江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秦宗财表示,“长江百景”作为标志性文旅产品,不仅体现了“水韵江苏”的鲜明特征,还彰显了江苏“以景为珠、以珠串线、以线带面”的整体发展思路,放大了“水韵江苏”品牌传播效应。“接下来,江苏还可从完善品牌形象传播的媒介体系与精准效能等方面入手,继续创新推出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文旅新线路、新空间,擦亮地方文旅品牌,让‘长江百景’这一品牌走得更远。”